日前,“2014全國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論壇”在石獅舉行。論壇上,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楊金純分享了“中國服裝產業運行現狀與行業質量狀況”。
服裝產業運行總體穩定
據楊金純介紹,今年1-8月,中國服裝產業運行總體穩定,內銷市場需求減弱,增長放緩,大型零售企業放緩尤為明顯。外需市場需求有所恢復,出口金額及數量同比小幅增長,增幅縮小。
“今年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楊金純會上表示,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2.3%,與去年同期持平。衣著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較上年同期增長0.1個百分點。在出口方面,亞洲仍是我國服裝出口第一大洲,占出口總額的36.07%,同比下降2.9%。歐洲占出口額的31.08%,同比增長17.47%。
纖維含量、色牢度問題亟須處理
楊金純表示,我國服裝產品的總體質量水平逐步提高,并穩定在較高水平。
在楊金純看來,雖然中國服裝產品總體質量提高,卻仍存在不少問題。“作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閩派服飾’的時尚策源地,石獅紡織服裝企業擔任著全面提升產業質量的重任。”楊金純認為,服裝行業總體質量的提升事關產品本身、供應鏈、技術標準、質量監管等問題。
楊金純告訴記者,從近期服裝產品的抽查結果來看,服裝產品實物質量問題集中,主要包括纖維含量、各項染色牢度、使用說明、PH值和甲醛等項目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其中,纖維含量和色牢度問題較為嚴重,分別占所有不合格問題的67%、23%,兩項合計達90%。“休閑服裝的色牢度、羊毛羊絨服裝的起毛起球問題、內衣的纖維含量問題、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PH值和羽絨服裝的羽絨質量問題相對明顯,需引起相關企業重視。”
“需引起重視的不僅僅是服裝企業。”楊金純告訴記者,服裝產品處于紡織產業鏈的末端,面輔材料上存在的問題會轉嫁到服裝產品,直接影響服裝產品的質量。因此,供應鏈問題十分突出,如何從面、輔材料環節將質量問題解決成為全產業鏈亟須共同正視的問題。
此外,雖然服裝標準體系正不斷完善,卻也存在諸多問題和矛盾。標準化組合機構復雜、上下游標準銜接不夠、各類標準技術指標設置和要求不夠協調一致等矛盾,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將重點解決的問題。
“目前泉州乃至全國共同出現一個現象,即大企業、大品牌、大商場產品質量監督頻繁,小企業、無品牌、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等渠道產品缺乏監管。質量監管重視最終產品,忽視產業鏈上游產品。”楊金純認為,這是各地監管依據不一致,對標準理解不統一,對標識標準要求混亂等原因導致的,質量監管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和協會共同促成。(記者_施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