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當下樓市“量價齊跌”,而隱藏在房地產開發商背后的各大“金主”也同樣經歷著嚴寒的考驗。《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當前樓市的深度調整期,此前幾年呈現“瘋狂式”增長的房地產私募基金行業也面臨著風險集中爆發的可能。一些基金重新調整策略,另一些小的基金則干脆被“清退”出市場,一輪行業大洗牌即將來臨。
受到火爆的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從2013年開始,房地產私募基金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年度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新募房地產基金數量同比增幅超過40.0%,總量達到132支。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幾年前是全民PE,現在可謂是全民房地產基金,市場上的房地產私募基金可用“多如牛毛”來形容,因為錢太好賺,有沒有經驗和專業的人都進到這個市場。
“資質好的大房企還是從銀行貸款,貸款成本大約在7%、8%左右,而小的房地產企業從銀行拿不到貸款,只能通過其他渠道,比如信托、資管計劃、有限合伙基金的形式來融資,但通過這些渠道融資成本要高很多。”一位房地產私募基金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苗旺春告訴記者,截至去年9月,國內房地產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平均為20.0%,也就是說,地產商向房地產私募基金融資的平均成本為20.0%左右。上述房地產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有些小的房企通過私募基金的融資成本甚至達到30%也不奇怪,堪比“高利貸”,但他們肯接受,因為房價漲起來,房子賣出去,利潤就覆蓋了融資成本還能掙錢。
但是,進入2014年以來,房地產成交量價齊跌。華融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前5個月全國市場商品房成交下滑明顯,商品房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下降17.65%。(下轉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