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互聯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網絡技術不斷興起的推動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將對我國生產、流通、消費和老百姓生活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升級的重要新生力量。
第一,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擴大外貿進出口的新增長點。借助于互聯網等電子工具,國外與國內、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聯系更加直接,廣大國外消費者可以更加全面、及時地了解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和高效優質的加工生產能力,激發更大的境外市場需求,同時也會擴大我國消費者對國外產品和服務的選擇,擴大對外貿易。據有關統計,201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5%,大大快于外貿7.6%的增長速度。
第二,跨境電子商務為企業打造國際品牌提供了新機會。在互聯網時代,品牌、口碑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贏得消費者青睞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許多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性能盡管很好,但不為境外消費者所知。而跨境電子商務能夠有效打破渠道壟斷,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為我國企業創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尤其是給一些“小而美”的中小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從而催生出更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隱形冠軍”。目前,我國已有80%的外貿企業開始運用電子商務開拓海外市場。
第三,跨境電子商務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新動力。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直接推動了物流配送、電子支付、電子認證、信息內容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相關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電商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一批知名電商平臺企業、物流快遞、第三方支付本土企業加快崛起。更加突出的是,跨境電子商務將會引發生產方式、產業組織方式的變革。面對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的境外消費者需求,企業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加強合作創新,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在提升產品制造工藝、質量的同時,加強研發設計、品牌銷售,重構價值鏈和產業鏈,最大程度地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第四,跨境電子商務為政府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提供了新抓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既涉及商務、海關、檢驗檢疫、財政、稅務、質量監督、金融等多個部門,也涉及多領域的國際合作;既對政府的快速反應、創新、合作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對政府傳統的體制機制提出了新挑戰。以跨境電子商務為抓手,推動政府各部門資源共享、高效運行、統一協作、創新服務,將對提升我國政府對外開放水平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在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上還面臨通關服務、市場監管、結匯、物流等方面的突出挑戰。國家應進一步優化通關、支付、物流、結匯等服務支撐和政策扶持體系,建立健全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監管體系和誠信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法律法規,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積極支持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創新發展模式,鼓勵更多行業、企業加入到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積極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為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