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受限制“三公”消費、“八項規定”等政策影響,白酒市場迎來了一股勢力強勁的寒流。這讓多數白酒,尤其是高端酒銷售遇阻。據統計,去年,商務部監測的11種高端白酒銷量下降了7.2%。為拓寬銷售渠道,迎合普通消費者的購買需求,近期,瀘州老窖
、汾酒、西鳳酒等
眾酒企紛紛開拓定制業務。日前,茅臺、五糧液
也放低“姿態”,玩兒起了“私人訂制”。
對于這場驟然興起的白酒定制風潮,未來,其市場能否樂觀?
所謂“定制白酒”就是消費者先選定一款可供定制的酒,在不改變口感的前提下,自主設計或添加包括酒瓶造型、瓶身圖案、字體,以及想刻印的人生宣言、個性圖像等元素。一般經過30到60個工作日,定制酒就可出爐。
在酒品種類上,現階段,提供定制業務的白酒企業都將其旗下多個品種納入了定制范疇,從一百多元到上千元的各價位酒品全部在列。以貴州茅臺
為例,茅臺定制酒涵蓋茅臺年份酒、飛天茅臺、漢醬等貴州茅臺旗下所有產品。貴州茅臺個性化定制營銷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生偉對記者說,“目前,茅臺正在全國各地推廣定制業務,目的是和消費者建立溝通渠道,推出大眾化產品,計劃今年上半年,這項業務會在天津市場全面鋪開。”在價格上,生偉介紹,根據不同包裝和訂量,單瓶定制酒的售價將比非定制酒貴100元左右。
就在茅臺積極運作定制業務的同時,洛陽杜康控股銷售公司表示,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讓杜康定制酒占杜康酒整體銷售的10%到15%;五糧液也稱,定制酒將是其逐漸重視的業務內容。
面對酒企扎堆爭搶的定制業務,本市資深白酒經銷商張先生說,“這其實是白酒企業換了一種方式賣酒,公務消費沒有了,隨著大客戶的流失,他們只能尋找新的銷售出口,所以開始調整消費群體,從公務消費轉向民營企業家和大眾消費。”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定制業務這種創新模式要贏得市場,需要延伸服務內容,比如定制方能參與定制酒的生產、產品售出后有追蹤回訪等;同時逐漸通過改善生產和經營模式,讓定制酒價格更加親民。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