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困惑:錯拍商品延遲退款
獲得較高投訴率的還有“拍下物品不能修改”,其中包括無法修改地址和價格。由此問題衍生出來的消費困惑是,平臺在11日當天不允許退款,造成了物流資源的浪費。
一位網友表示,11日在天貓“蜜桃派”旗艦店購買商品后,顯示收貨地廈門不支持配送,該消費者聯系客服后,客服稱不能修改地址,只能申請退款,但款無法當日退。經過多日協商,最終店家同意給消費者重新發送一份商品。也有消費者投訴威克多品牌店,稱以221元的價格搶購一件服裝,因不滿意服裝尺寸,咨詢客服后,客服稱可以免費調換,但是第二天退貨后再拍,價格就變為1380元,與客服投訴后也未能解決。
上述消費者認為,這些問題在平常基本不會發生,客服接待量的激增和“當日無法退款”的規定成為此類問題發酵的溫床。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對此類問題的投訴基本都在“雙11”過后一周之內迅速得到解決。有客服人員解釋稱,當日不退款是為了緩解支付系統的壓力,讓更多消費者可以買到需要的商品,但也有質疑聲認為,這是為了將消費者的錢留在平臺內,有“刷數據”的嫌疑。
消費者王先生表示,由于搶購某款數碼相機時看錯顏色,客服又不接受在旺旺上備注修改,無奈之下他只能多支出5000元重復拍下該款相機,選擇正確顏色。“本來想在12日遞交申請將拍錯顏色的訂單進行退款處理,但12日打開天貓卻發現,商家已經進行了發貨,此前與我溝通的客服換班,也沒有備注。”王先生最終與客服溝通,在收到貨后進行了退貨及退款處理。受益于“雙11”時店鋪強制上了退運費險,此次退貨并未產生費用。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王先生這樣的案例雖然沒有產生經濟損失,但卻造成了物流資源的浪費。現在并沒有平臺公布“雙11”期間的退換貨率,雖然包括天貓、京東、易迅在內的多家平臺負責人均認為中國行業研究網發布的“雙11”退貨率高達25%的數字高于行業實際水平,但有賣家表示,活動期間的退貨率的確比平時有所上升。某男裝店店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店平時的退貨率控制在4%以下,但“雙11”過后一度上升至8%-9%。“這其中有一部分訂單如果溝通得當,其實是不需要發貨和退貨的,可以節省來回兩次快遞成本。”
最欣慰:投訴解決率較高
除上述兩個最受關注的問題外,搶購時交易頁面卡退、客服無應答、商品折扣不實和支付難成功等問題也被消費者提及。天貓和京東等電商平臺也向消費者推出了投訴平臺和舉報機制。以天貓為例,“雙11”期間消費者對于虛抬價格的交易投訴一旦成立,天貓將馬上將商品清出官方活動,并按一般違規對同一商品進行扣6分的處罰。
在北京商報“雙11”投訴平臺中,交易的投訴高發時段為11月11日-14日之間,發貨、送貨速度慢的投訴則多集中在11月16日前后。截至26日晚8時,已有86.7%的消費者投訴得到妥善解決,其他平臺投訴解決數據暫未公布。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