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接到本報記者采訪電話,王琳趕緊放下手邊工作敘述自己“被貸款”的離奇經歷。不久前,王琳已離開江蘇(常州)漁蒙家餐飲有限公司(下稱漁蒙家),但68萬逾期貸款,讓其對漁蒙家心有余悸。
漁蒙家為總部在常州一家火鍋連鎖企業,離開前王琳已在此工作近3年,2012年6月末,她突然接到公司通知開會,接著被要求在一份訂貨合同上簽名,并填寫一張信用卡申請表,彼時參會同事約30名。
一切相安無事,直到2012年11月份,王琳收到了光大銀行
催款電話,稱其有68萬貸款尚未歸還。
記者調查得知,去年6月份漁蒙家老板利用與上述30名員工簽訂了虛假訂貨合同,在光大銀行
辦理了30張100萬元的小微企業采購卡,然后將全部卡片透支使用,總計3000萬元。
7月31日,針對這筆產業鏈融資,光大銀行回復本報稱,“為響應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號召,按照銀監會相關規定,2012年6月,在漁蒙家提供擔保的情況下,我行為其30位加盟商授信發卡,共3000萬元,申請資料均為持卡人本人親筆簽署,相關手續齊全,我行根據當時持卡人本人簽署的委托支付通知書,按照持卡人指令將資金定向支付給漁蒙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我行高度重視此事,將妥善進行處理。”
至此,本應是銀行小微貸款創新的一項產品,如今卻成為個別企業主謀私利的工具,小微貸款的倫理博弈同時也能反映銀行風險管控的難題。
30員工“被貸款”
據王琳回憶,2012年6月24日,漁蒙家公司以開會的名義,召集下屬30名員工(5人為公司總部,其余為下屬門店)到管理總部會議室。員工到齊后,公司財務總監稱,每個人要代表公司直營門店和旗下加盟店簽署一份產品訂貨合同。
財務總監稱,之所以簽訂這個合同,是辦理信用卡給漁蒙家使用。接著財務總監帶了三個人進來,據稱是光大銀行信貸人員,然后給每個與會者發了一張產品訂貨合同、一份光大銀行信用卡申請表。
“然后我們就按照公司事先發的小字條填寫申請表,小字條上有漁蒙家不同門店信息。”王琳稱。
填寫完畢后,光大銀行人員宣布,每個人辦理的是100萬信用卡(小微采購卡),一個星期后北京總部將電話回訪。
“當時我驚呆了,這么大數額,而且明顯是在作假。”王琳表示,當時散會后,幾位同事在一起討論,大家都很有顧慮。
但此后,不少人接到公司領導的一條短信,從而打消了顧慮。王琳提供的短信內容顯示,“公司這次融資絕不會影響個人,公司的融資提供了資產抵押,還繳了保證金
,如果需要可以回公司看相關材料
”。
據稱,在這種情況下,上述員工最終放寬了心,并在此后采購卡資金向漁蒙家公司賬戶劃轉和后期光大銀行電話回訪中,配合隱瞞銀行。根據員工收到的短信通知,采購卡辦下來約一個星期左右,卡上資金陸續劃轉至漁蒙家公司賬戶。起先,漁蒙家每個月歸還光大銀行采購卡的分期(據記者獲悉,總計分12期,還款截至2013年7月份,每期每張卡還款8萬多元).
但2012年11月份以后,王琳稱就沒有收到過還款通知,相反,今年初以來,每個月還會接到光大銀行電話催款。多位員工去央行調征信報告,發現上述貸款已違約,自己信用報告已出現貸款逾期。
“后來有人去查了,公司抵押給光大銀行的是位于蘇北盱眙縣一個大廈,但我們很擔心如果公司還不上錢,是否會找我們代償;還有即便還上了,我們的征信有違約,以后辦事情肯定也受影響。”王琳稱。
據記者了解,目前每張透支100萬元的采購卡,有68萬左右逾期。光大銀行對記者稱:“目前,30位加盟商已歸還貸款本金1330萬元,有部分加盟商拖欠我行貸款本金1670萬元,對于該筆欠款我行正在依規清收化解。”
小微貸款風險不容忽視
漁蒙家為2006年初成立的全國連鎖加盟餐飲企業,目前已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建立直營店、特許加盟店20家左右。
漁蒙家老板王南慶是一個有故事可說的人。2009年,其與江蘇盱眙政府合資5500萬組建了江蘇盱眙龍蝦股份有限公司,其后一度啟動該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但2011年,盱眙龍蝦宣布放棄美國上市轉戰A股中小板
。
其間,王南慶又宣布在盱眙建設投資億元的龍蝦大廈,但截至目前A股盱眙龍蝦股份上市仍無音訊,反而,據上述漁蒙家員工稱,龍蝦大廈投資額超標嚴重,王南慶陷入了債務泥沼。
此時的王南慶盯上了光大銀行2012年力推的金融創新“小微企業采購卡”,該卡用于小微企業經銷商融資貸款。
根據記者獲取的光大銀行小微企業采購卡推介材料,該產品用于泛“供應鏈”模式:以銀行有授信或具有擔保能力的企業為核心,由核心企業為分銷商提供擔保,銀行為被擔保企業發放采購卡,用于下游企業定向交易,卡片額度30萬-100萬,還款期限分為3期~24期。
記者獲悉,根據分期不同,采購卡費率為:3期3.5%,6期5%,9期7%,12期9%。另外需要繳納一定保證金。
但對銀行來說,作為擔保的核心企業,漁蒙家能夠為銀行引入、介紹關系穩定的下游經銷商,于是,如上文所述,王南慶找來了30名員工充當經銷商。
“這個小微企業采購卡我們此前也研究過,其風險控制最核心的就是供貨合同的真實性,但是核心企業對供貨商有很大話語權,可以拿到這些供貨商的公司材料,從而可能簽訂虛假的訂貨合同。銀行審核難度很大。”一家銀行蘇州小企業信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根據記者獲取的上述推介材料,小微企業采購卡還約定了采購卡資金必須用于與核心企業的資金定向結算,以確保資金流向。
“但是如果核心企業操縱了虛假的合同,定向結算的作用很難發揮,因為此時核心企業將采購卡資金歸攏,表面上反映為定向支付。”上述小企業信貸負責人稱。
記者獲悉,王南慶此前就盜用了多家供貨商以及下屬加盟店的稅務以及其他資料,最終使得假合同的簽訂很難識別。
“之所以推出這款采購卡,就是為了縮減小企業的應收賬款占用資金,同時操作上也留給企業便利性,手續盡量精簡,符合小企業融資短急快的特性。如何在便利性基礎上,完全規避漁蒙家融資這樣的風險,很值得研究和關注。”上述小企業信貸負責人認為。
截至記者發稿,漁蒙家董事長王南慶一直未能聯系上。
(文中王琳為化名)
(責任編輯: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