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越來越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嗅覺”靈敏的地方政府,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出爐政策,以緊跟中央的調整節奏。特別是金改實驗區,其政策出臺的預期在不斷加強。
“下半年,我們會緊跟中央、國務院的政策步伐來調整金改節奏。”不久前,廣東省金融辦人士對記者稱。下半年珠三角金融改革的重點工作,將根據今年7月5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現在中央的政策調整較快,我們也要加快節奏跟上。”
在全國金改試點中,廣東是唯一一個在全省范圍內鋪開的試點地區,其肩負的責任以及示范的意義不言而喻。而廣東典型的“二元”結構,讓珠三角金改在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顯現出“固本培元”、“做強做大”以及深化創新等特色。在較落后的粵東西北地區,增加金融機構的密度、填補金融空白以及征信系統的基礎建設;在發達的珠三角地區,深化金融機構的改革、實現做強做大、設立多元金融機構以及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則更顯突出。
記者在梳理近期廣東省出臺的相關政策時也注意到,對于“家底”雄厚而創新稍顯不足的珠三角而言,廣東重點強調金融的創新模式和思路、引導雄厚的民間資金進場等方面。記者日前還獲悉,今年以來,廣東在去年約260家小貸公司的基礎上批復了70多家,節奏明顯加快。與此同時,廣州民間金融街
二期、佛山民間金融街等項目取得進展。而民間資金進入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的“玻璃門”,也在政策的引導下,逐漸被打破。
作為金改試點地區,政策方面的先行先試也成為競爭優勢。泉州金改試驗區的核心地晉江市,就搶先于7月26日印發《晉江市關于促進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細察文件,更多的著墨于對金融機構設立和引進的鼓勵政策方面。如《意見》稱,銀行
、證券、保險
( )、期貨等機構在晉江新設立并運營1年后,按注冊資本的2%給予獎勵,最高1000萬元等。
事實上,除了金改試點地區外,其他省市也已經開始醞釀新動作。據悉,在證監會前任主席郭樹清就任省長的山東省,即將出臺《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試圖使該省金融業的發展與經濟地位相適應,是實體經濟獲得金融的有利扶持。據了解,該《意見》主要內容涵蓋資本支持小微企業、實體經濟,銀行業改革,地方金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一些金融工具的整體發展目標和規劃等,以及鼓勵設立民間資本的管理公司,促進民間資本的合法化、陽光化。
(責任編輯:DF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