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記者獲悉,去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晉江市支行(下稱“晉江市人行”)不斷建立機構“經濟身份”制度,大力推廣機構信用代碼。截至2012年12月,晉江市人行共發放機構信用代碼21233戶,其中增量2426戶,存量18807戶,均位居全省首位。
據晉江市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的機構信用代碼,是人民銀行以金融業務為基礎建立的一項重要金融基礎設施,覆蓋所有與金融機構發生業務往來的、各種類型的機構。
“這是2010年6月8日,國家預防腐敗工作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決定同意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預防腐敗局關于落實金融賬戶實名制、建立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預防腐敗局會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研究,盡快建立個人和機構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據悉,其中,機構的社會信用代碼稱為機構信用代碼。”上述負責人表示。
據悉,從2010年10月起,人行總行組織在長沙進行了機構信用代碼編制規則等相關問題調研,深入研究了當前我國機構主要編碼的種類、規則、賦碼范圍和應用情況,明確了機構信用代碼的含義、定位,并就機構信用代碼管理系統開發等工作進行了試點。自2011年4月起,由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牽頭,組織開發了機構信用代碼管理系統。
“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人民銀行總行在湖南組織開展了代碼應用試點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機構信用代碼信息采集、代碼證發放和代碼運用工作機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上述負責人表示,自去年6月起,在全國包括福建省在內的所有縣市實施推廣與運用工作,晉江市人行在此期間,大力推廣并發放機構信用代碼,并在發放機構信用代表的存量與增量上,均居全省首位。
(注:增量機構信用代碼指2012年5月31日后,在銀行新開立的基本存款賬戶的銀行業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以及其他組織;之前的則稱為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