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聞網11月29日訊 (記者黃小環 杜育玲) 本月上旬,中國領先滌綸長絲開發商及生產商———百宏實業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該公司拉伸變形絲新產能按原定擴產計劃投產。至此,拉伸變形絲的設計產能由每年305000噸(截至2011年9月1日)增至約每年350000噸。
無獨有偶。此前不久,錦興集團旗下福建正麒高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聚酯工程第二條線一次投料試車成功。這標志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錦興正麒項目最具難度的聚酯工程全面進入正常生產。
這兩家本土化纖行業龍頭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樣的發展方向———差別化纖維。業內預測,龍頭企業的巨資投入代表著產業的發展方向,這一波差別化纖維投資熱或將成為本土長絲織造企業新的發展增長點。
巨資投向長絲工程
據悉,百宏此次順利投產的拉伸變形絲新項目位于晉江深滬的新廠區,新生產線采用業界最先進的從德國(Barmag)和日本(TMT)進口的全自動化機器設備。作為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化纖設備供應企業,這兩家廠商的產品幾乎供不應求,生產計劃已經排到幾年以后。百宏通過前瞻的產能擴張計劃,提前預訂相關的生產設備,才保證了產能按照計劃有序擴張。
百宏主席施天佑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按照既定的計劃完成產能的擴張。產能的進一步擴張,能夠讓我們把握市場機遇,爭取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作為對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承諾之一,這既是我們執行能力的體現,也體現了管理層對投資者利益的重視。百宏管理層將繼續通過勤勉盡職的工作,實現對資本市場的承諾,并致力于為股東和廣大投資者創造回報。”
而該行業中的另一家龍頭企業———錦興集團也在新長絲項目上投入巨資。錦興集團化纖事業部執行總裁劉洪春介紹,正麒項目包含鋪底流動資金的總投資為15.8億元。
據悉,錦興集團的正麒項目分為聚酯工程、紡絲工程、假捻工程三個部分。從7月23日聚酯工程主要生產半消光切片的第一條線一次投料試車成功,到8月22日紡絲工程以POY生產線為主的P310-P316生產線全部開車,到9月初假捻部的18臺德國巴馬格加彈機陸續開,再到9月27日聚酯工程主要生產大有光切片的第二條線一次投料試車成功,近三個月,正麒項目經歷了重重“大考”,終于步入正軌,其他部分也將陸續開車。
根據規劃,正麒公司建設工程項目為聚酯裝置生產能力為600t/d,年生產能力為20萬噸,直接紡滌綸長絲裝置建設規模15萬噸/年。
“差別化”開辟高端市場
對于斥15億巨資興建一個項目,劉洪春表示,化纖行業正面臨一次“優勝劣汰”的局面,這給有實力的企業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機遇。而不少企業正以“差別化”的競爭優勢進入市場。
據了解,我國化纖生產處于高速發展狀態,2010年化纖產量已達2997.6萬噸,占全球化纖產量的64.4%,已成為全球化纖的第一生產大國,但還不是化纖強國。目前,我國化纖業常規產品趨同性發展,產能不斷擴張,盈利能力較弱。與此同時,我國化纖產品的差別化程度和技術含量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我國差別化率僅為約47%,而國外的新產品差別化率已經達到50%~60%。我國每年仍需要進口差別化纖維作為補充,其中,出口服裝面料70%靠進口,高檔滌綸仿真面料每年有50%需要進口。“因此,目前,我國化纖產品存在結構性短缺與過剩的矛盾,產品差別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劉洪春表示。
“基于這樣的市場環境,我們判斷出大力開發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產品將是錦興今后發展的一大出路。”劉洪春介紹,正麒項目有別于錦興原有化纖項目的地方在于產品定位更高端。隨著高級服裝面料的普及,對化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同時國外先進設備的引進,對國內滌綸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未來中國將擺脫對低檔產品的出口依賴,必將成為全球高檔服裝及面料出口大國。這一需求無疑是巨大的,也是現有國內化纖行業品質無法滿足的,因此二期工程的適時投產將迎來一個良好契機。”
同樣,作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差別化化學纖維生產基地,百宏聚纖科技的項目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及設備,從事差別化纖維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該公司副總經理裘大洪曾介紹,百宏的主要產品為滌綸長絲產品拉伸變形絲(DTY)和全牽伸絲(FDY),可用于服飾、鞋類及家紡等消費品。其產品之一———仿棉全消光差別化化學纖維,不僅具有優良的多樣化功能和生態性能,而且差別化率達78%,遠遠高于纖維行業的差別化率,具有高效益、零排放等特點及廣闊的市場前景。
將助力下游產品功能革新
上游產業在差別化纖維等高端市場發力,這對本土紡織服裝產業下游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不少面料商和服裝商認為,這幾年,當功能性概念席卷整個行業時,上游紗線原材料供應商加速功能性進程,這將使得泉州整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一些。
據業內人士透露,早期下游化纖類面料企業在選擇原材料時大多選擇從臺灣地區進口,或者前往江浙一帶采購,而這兩年,本土上游企業在差別化纖維等高端產品方面進行產能擴張,不少面料企業開始加大在本地采購力度。
上游供應商的積極研發探索,使得本土面料企業紛紛在“材”方面下工夫,以使得產品功能性更具特色和穩定性。“剛開始做功能性產品的時候,我們多是在后道工序———后整理工藝上下工夫,進行一些功能性處理。今年以來,我們開始嘗試在前道工序方面進行功能性處理。比如選擇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性的紗材,或者在漿料方面有所選擇和處理。這樣的話,整個產業鏈中就有更多機會賦予產品功能性,且功能性更持久。”臺隆布業、龍峰紡織等多家企業研發部人員均介紹道。
同時,在上游供應商的諸多項目如火如荼開展時,也有面料企業研發人員建議,“對于差別化纖維,泉州本地起步較晚,企業應該借鑒其他產區的發展經驗,也可以考慮加強與高校或科研機構的研發合作,進一步將更高的科技項目產業化、市場化。”
□相關動態
錦興紡絲二部
FDY生產線投入生產
在經過了幾個月的安裝和調試之后,日前,錦興集團正麒項目紡絲二部FDY生產線的兩條線順利進行熔體排料,開車圓滿成功。
此前,正麒項目最具難度的聚酯工程已全面進入正常生產,而紡絲工程以POY生產線為主的P309-P316生產線也已全部開車。此次開車的紡絲二部FDY區有兩條生產線,每條線為48個紡位。其中,302線1-48號紡位和301線25-48號紡位這64個紡位是“雙胞胎”,需配合生產。
據介紹,此次開車的紡絲二部FDY區302線和301線產量高,生產的產品品質優,“未來,這將是我們走進市場的主要根據,此次的開車為錦興今后在市場上的持續發展道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錦興集團化纖事業部執行總裁劉洪春表示。
“差別化纖維”一詞來源于日本,它是指對常規品種化纖有所創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學纖維。差別化纖維以改進織物服用性能為主,主要用于服裝和裝飾織物。采用這種纖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工序,且可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增加紡織新產品。
差別化纖維主要通過對化學纖維的化學改性或物理變形制得,它包括在聚合及紡絲工序中進行改性及在紡絲、拉伸及變形工序中進行變形的加工方法。
[編輯: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