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者們在選購房子的時候都會著重詢問一個指標——公攤面積。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往外“割地”的指標呀,跟別人一起攤掉了,可勁讓人心疼呢。但是,銷售員只會告訴你一個數字,卻很少跟你說這個公攤面積究竟是攤在哪些地方。今天小編就跟你細細說道說道。
公攤面積的定義
公攤面積是指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也就是說,每棟樓的公共區域就是我們公攤面積的范圍了。這里面主要包括: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設備間、變電室、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共用墻體……我們購買房產時支付的公攤面積,也就獲得了這公共區域的一部分。這些公共區域的產權是屬于全體業主共有。所以,公攤面積不僅僅是一個往外割地的指標,而是有真實作用的。如果你不是蜘蛛俠,能夠爬墻進家里的話,公攤面積就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非私人區域都算作公攤面積的范圍:倉庫、車庫車道、供暖鍋爐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管理用房等這些就不能算作公攤面積,各位購房者在購房的時候可要好好注意哦!
另外還有一點要強調,小區綠化也是不屬于算入公攤面積的范圍的。記住記住,如果銷售員跟你說“我們小區綠化這么好,公攤面積就相對多一點”這類型的話。如果不是這個銷售員不專業,就是地產商有違規行為了。
公攤面積怎么計算?
要計算你的房子有要分攤多大的公攤面積,主要用下面兩個公式:
當然,看不太懂沒關系(小編也沒看懂)大家最重要知道:你的房子面積大小和公攤面積是成正比的。打個比方:你的房子面積是100平米,隔壁老王家房子面積是50平米。那么你的公攤面積就應該是老王的兩倍。
多大比例的公攤面積是合理的
普通多層住宅樓,公攤系數一般在10%-15%之間;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高層住宅相對更高一些,在20%-25%左右。也就是說,樓層越多,公攤系數相對也就越高。
購房者切忌一昧追求低公攤面積。公攤面積越少,公共區域也就越少,樓道、大廳以及各種配套都沒法跟上。雖然在各個樓盤公攤面積上會有一些差異,只要是在規定范圍內的公攤面積,那就有其合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