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房企年末沖刺業績驅動,12月份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有所反彈。盡管如此,市場整體調控的效果在持續釋放,目前已出現連續兩個月的同比負增長。
隨著政策趨向于推進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有機構預計2017年住宅成交量將有近一成的下跌。
12月份住宅成交量環比上漲,同比繼續負增長
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12月份30個典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有所反彈,但同比數據方面,繼11月之后,近兩年已是第二次出現了負增長。
30個城市12月份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約為2299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5.6%,同比減少2.8%。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11月受政策管控,市場交易量環比同比都出現了下滑。12月份受年末業績追趕等影響,交易量反彈屬正常現象。在30個城市中,有25個城市的成交量出現了環比增長。其中福州市場的環比增幅為30個城市最高,達到167.9%。而從環比跌幅看,包括南京、深圳和泉州的跌幅較大,分別為27.2%、24.3%和14.6%。
2016年30個典型城市成交同比增長22.2%
數據顯示,2016年30個典型城市成交面積為25746萬平方米,同比增幅為22.2%,成交量創新高。
嚴躍進對人民財經表示,觀察2010年至2016年7年的樓市成交狀況,可以看出,2012年市場開始復蘇,成交面積同比增幅達到28.2%。2013年成交量同比增幅達到20.4%。2014年市場面臨降溫,但呈現出先抑后揚的態勢。2015年在各類政策的驅動下,市場交易持續活躍,符合市場預期,為去庫存戰略的實施提供了較好的動力。2016年房地產市場整體向好,成交規模繼續攀升。
三類城市中,一線成交年度數據總體平穩,二線城市年度交易數據火爆,三線城市的成交量則創下了歷史新高。
在易居研究院監測的30個典型城市中,2016年全年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406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8%;15個二線城市的成交面積為18014萬平方米,同比增幅為27.5%;11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366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3%,三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的走勢基本一致,在2012年和2013年的同比增幅較大,但在2014年則出現較大的降溫。2015年基本平穩,到了2016年則有明顯的上漲。
預計2017年成交量將有下降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提示,隨著多個城市限購限貸等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以及其他相關政策收緊的影響,2016年購房者積極入市成交數據明顯正增長的城市,在2017年市場成交數據會有降溫的態勢。預計全國30個城市市場成交面積將下跌10%,但對比歷史數據,總體上將依然處于高位水平。
回顧整年市場表現,政策的落地實施對交易量影響明顯。2016年年初,去庫存效果積極顯現,30個城市的住宅成交量在3、4月份創造了歷史高點,后稍有下滑,而8、9月份繼續攀升。10月份受政策管控的影響,市場交易出現下滑。11月份政策調控效應繼續顯現,成交量繼續下滑。11月與12月也連續兩個月出現了同比負增長。
而2017年房地產市場政策將持續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發力。
2016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會議還指出,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此后,各地為使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繼續出臺了各類措施。上海更是在上周五暫停了部分商辦項目的網簽,進一步整頓房地產市場。
附:
30個典型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石家莊、青島、南京、蘇州、杭州、福州、長春、武漢、長沙、南昌、成都、蘭州、貴陽、南寧、唐山、淮安、濰坊、常州、莆田、泉州、常德、襄陽、茂名、九江、北海。其中一線城市4個、二線城市15個、三線城市11個。
(記者_孔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