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直接從寒冬步入盛夏。”這是總結剛剛過去的2016年時,很多晉江業內人士給出的共同感受。從兩三年前價格戰的“貼身肉搏”,到如今的房源緊俏,在房地產去庫存領域,這一愛拼敢贏的品牌之都又上演了新的“晉江速度”。
核心提示
“仿佛直接從寒冬步入盛夏。”這是總結剛剛過去的2016年時,很多晉江業內人士給出的共同感受。從兩三年前價格戰的“貼身肉搏”,到如今的房源緊俏,在房地產去庫存領域,這一愛拼敢贏的品牌之都又上演了新的“晉江速度”。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2月晉江商品住宅成交238萬平方米,同比上漲76.4%,創下近年來的成交新紀錄。
外有廈門外溢客群的搶灘登陸,內有政策利好、配套落地、營銷手法創新等多套組合拳,內外因共同助力被視為2016年晉江樓市再創新高的核心驅動力。
多利好助力晉江去庫存成效顯著
從2011年開始,晉江迎來房地產的大開發時代,世茂、萬達、寶龍、龍湖、中航等一線房企先后落筆,整個晉江猶如一夜春風來,眾多高品質現代化住宅小區拔地而起。不過,隨著規模大盤的持續放量,市場上“短兵相接”的競爭格局也愈發凸顯,肅殺、殘酷、肉搏……這是兩三年前,晉江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甚至有業內人士將其戲稱為“戰火紛飛的年代”。
2016年以來,隨著一系列鼓勵購房措施的出臺,尤其最高2.5%的財政補貼、公積金首付、首付20%等政策組合拳的出臺,更是大大激活了市場,壓抑許久的剛性需求在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試探性進場,并在3月、6月、9月的購房補貼階段性節點以及11月、12月的年底沖刺階段出現高點。以第三季度為例,7月的成交數據為978套,而到了當季度末的9月則是沖高到2743套。對此,業內人士解釋道:“晉江是全市首個出臺購房補貼政策的,并在3月、6月、9月設置了階段性的補貼節點,因此,每個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就會迎來‘搶補貼’的集中備案潮,成交上漲也就不足為奇。”
而且,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諸如晉江中航城、金龍城等嗅覺敏銳的先鋒部隊已經率先啟動廈門拓客的模式,并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里演化成為一股全新的熱潮,受制于高房價以及限購政策的出臺,眾多廈門剛需客將目光鎖定在尚處“洼地”的泉州。而憑借便捷的城際交通、高起點的城市規劃、高品質規模社區的綜合優勢,晉江成為廈門客來泉置業的首站。以2016年11月為例,晉江全市商品房成交3584套,其中,來自廈門的購房者買走了其中的1500套左右,占當月成交的40%以上。
高起點配套晉江成廈門客來泉首站
“廈門客戶置業晉江,這是一股東風,是廈漳泉同城化進程中出現的第一波‘逆向潮流’,因為以往一般是泉州人跑去廈門買房置業。”舒華奧體中心營銷總監洪清源認為,這股東風雖然不可能一直吹,但“季風過境”卻也帶來全新的氣息,“今后,風會趨于平緩,以一種更為理性的方式存在”。
業內認為,廈門的限購政策短時間內并未有松動的跡象,而且,從2016年幾次土拍結果來看,高懸的準入門檻將讓大部分剛需客群“留廈太難”,較大的價格落差是廈門客放眼泉州的內在驅動力。
而地處廈門東的晉江除了地緣上的優勢,在市政配套、城市規劃、人才引進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絕招”。作為福建縣域經濟的龍頭、民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晉江提出了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的目標。此外,中國晉江(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舉行、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論壇舉辦、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開工、樹蘭醫療集團正式進駐晉江運營……一系列“國際范”的大動作,也讓不少廈門人更加看好晉江。
未來,晉江將以世紀大道為軸構建起全新的城市名片,大力推進的城市配套建設,以及“文化晉江”、“教育晉江”等舉措的執行,有望讓更多的新晉江人“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
周期縮短后市依然謹慎看好
“狂飆突進的2016為晉江帶來了疾風驟雨的房產盛宴,一些營銷模式上的轉型,則將對整體市場帶來深遠影響。”資深業內人士蘧宇翔認為,今后渠道拓客將成為項目的標配,細分市場上的爭奪,將促使開發商營銷渠道更為下沉。
“從迎接東風到搶東風,從坐等上門到主動出擊,趨于理性的拓展方式將對開發商的執行力和掌控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晉江銘志置業相關負責人談道,目前晉陽湖郡正著手布局更為縱深的拓展方式。作為2016年廈門客戶來晉置業的重要項目,晉陽湖郡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兩次加推,銷售了超300套房源。
經歷2016年的快速去化,目前晉江商品房的整體去化周期已經回落到14個月以內,在一些局部板塊甚至出現房源緊俏的現象。以橋南為例,區域內的百信御江帝景、百捷中央公園、中駿四季花城、舒華奧體中心、中駿藍灣悅庭等在無新品加推的情況下,可售房源已十分有限。而據相關人士透露,備受矚目的橋南萬科金域濱江項目將于今年5月正式入市,同時,板塊內的百信太陽城項目、百捷御府項目也將于近期入市,新景地項目也正式啟動運作,多個規模大盤的進場有望緩解短期的房源短缺,為整體市場奠定平穩基調。
業內認為,在整體行情并未轉向的情況下,晉江樓市在2017年依然有望延續去年的火爆態勢,同時,在2月的補貼到期前迎來又一波小高潮。
(記者 黃榕凱 實習生 戴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