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線樓市成交量均下降一線環比降兩成
調控發力樓市成交步入下行周期
11月以來,樓市成交量繼續保持下行態勢。市場機構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本月以來,一二三線城市成交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28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針對一二三線共21個城市的商品住宅月度成交數據,結果顯示受監測城市本月以來的成交量環比下降16.23%,同比下降21.99%。
具體來看,四個一線城市環、同比均出現下降態勢,環比降幅22.22%,同比下降幅度達到29.43%,廣州、深圳環比降幅均超過三成;二線城市環、同比降幅分別為7.58%、15.98%;三線城市環、同比降幅為38.65%、33.91%。
據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1月第四周(11月21日-11月27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與自住房)共實現成交1426套,環比增加6%,成交面積11.74萬平方米,環比減少38%。與此同時,上周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36620元/平方米。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樓市成交量持續下降,標志著調控之后成交低迷周期的真正到來。她分析認為,自“9·30”新政開始,北京樓市供需雙方預期均發生改變,在這輪預期調整當中,供需雙方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在這其中,需求方經歷了多次調控房價的變化趨勢之后,對于調控引發房價走低并不抱太大希望,尤其是在目前以中高端產品為主的純商住宅市場,其購買需求的后置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供應的不足;而從供應方情況來看,則是主動延期帶來了供應市場的深度觸底”。
同日,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截至27日,主要城市簽約量刷新2016年春節后最低值。本月前27天,中原方面監測的54個城市網簽量創春節后同期最低,共計20.39萬套。環比下調14.5%,同比2015年11月跌幅達到了25%。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市場逐漸開始出現調控導致的成交下調現象,特別是一線城市表現尤為明顯。而本月以來54個城市當中成交量降幅較大的城市包括廈門、惠州、蘇州等。與之對比,非調控城市整體新房成交量環比也下降9.4%,另外還有約七成城市成交量環比回落,降幅較大的城市包括襄陽、溫州、常州等。
張大偉認為,相比10月份,11月初市場繼續降溫,各地嚴格執行的調控政策導致購房者開始觀望,市場成交下調趨勢加速,四季度樓市成交數據將進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