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經濟、民生、能源重要領域的改革“日程表”,其中即包括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正在全國推開的不動產統一登記,是構建房地產平穩發展長效機制的基礎之一,克服不動產登記運行的難點,才可以深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構建樓市的長效機制。”中房協名譽會長朱中一如是介紹。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自此不動產登記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市縣的登記是兩級不動產登記工作的關鍵,但不動產登記實施數月以來,市縣層面的工作啟動嚴重滯后。
根據國土部公開的數據,截止到3月底,全國300多個地市州盟、2800多個縣市區旗中,只有50個地市、101個縣完成了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占比分別不到16%和4%。
“即使是已經完成職責整合的市縣,大多數也尚未將相應的登記機構進行整合,具體從事登記的工作人員尚未到位,從全國來看,市、縣級不動產登記職責和機構整合工作嚴重滯后,這也成為當前制約不動產登記落地的關鍵因素。”國土部地籍司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記者多方采訪不動產登記樣本市縣、相關產業鏈企業、主推的國土系統人士及業內專家獲悉,地方職能整合的利益阻礙,數據信息缺失,標準不統一等是不動產登記在市縣落地難的原因。
瀘州樣本
作為國土部確定的首批不動產登記示范城市,瀘州的不動產登記經驗頗受矚目。
2015年2月,國土部確定四川瀘州市瀘縣、江蘇徐州等15個地市作為國土部首批不動產示范城市。
根據國土部要求,包括瀘州在內的15個示范城市將對國家層面的不動產統一登記技術規程、規范和標準進行試驗和研究,形成地市級不動產統一登記技術模式,為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建設及推廣奠定基礎。
瀘州在全國率先完成市級機構和職能整合,在3月1日《不動產登記條例》實施當日頒出了全國首批不動產權證書等。
在不動產登記全面推廣之際,瀘州也迎來了來自四川其他縣市、貴州等多地不動產登記的學習考察團。四川省也將以瀘州不動產登記為樣本,總結瀘州的經驗,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瀘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瀘州的不動產登記也是一邊推、一邊摸索,在開始也有不少的挑戰,比如要進行不動產登記機構的整合。
“不動產登記涉及國土、財政、住建、農業等多個部門,且需要由上一級領導來強力推動機構、人員的整合,不然都是平級,部門間協調非常之難。”瀘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如是表示。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籍處處長呂建平也直言,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整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
另一大難點是,不動產登記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巨大的人力、財力投入。
“瀘州經驗”的一大亮點即是把數據標準庫建在前面。呂建平在四川省內推廣不動產登記時也特別要求,學習瀘州經驗,把市的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的互聯互通工作做在前面,全省各市州之間的信息共享也就更加方便實現。
根據國家不動產登記的要求,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最終都要實現實時共享。
瀘州的不動產登記的數據標準庫和信息化建設并不容易,瀘州市本級不動產統一登記對象主要是土地和房屋,歷史土地登記數據約為80萬條,房屋登記數據約為310萬條,每天還有300件左右的接件量。
“這些歷史數據的整理、分析,需要一個強大的數據平臺。”根據瀘州市不動產登記局的測算,該數據庫的投入需要上千萬元的投入。
以土地和房產數據為例,據全程參與瀘州不動產登記系統建設的北京超圖軟件(52.330,-3.77, -6.72%)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超圖)房產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峰介紹,即要實現從原有房地數據記錄中抽取房地各自的數據,比對不動產統一登記數據庫建庫標準,逐一分析,構建樓幢信息與土地登記信息之間、房屋登記信息與樓盤信息之間、房地數據之間的關聯,實現房地關聯后的不動產市級數據庫。
但在實際執行層面上,李峰稱,在比對瀘州市房屋和土地登記信息時,差異較大,很難關聯。
上述瀘州市國土資源局的負責人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瀘州不同部門的信息建設差異性明顯,有些數據沒有電子信息,只有紙質材料。
考慮到現實操作難點,瀘州也不是一步到位,全市推進,瀘州是在市本級和瀘縣先行開展,進行職能整合和人員劃轉工作,建統一的標準數據庫等,其余三區三縣逐步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