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元旦,又一家地方的房企破產了。
據報道稱,剛剛邁入2015年,江西贛州長發置業有限公司和贛州銀信置業有限公司就先后破產且兩家公司法人同為曾長發。目前,施工方、債權方已到法院登記債權,根據統計,兩家公司合計申報金額超過20億元。
曾老板破產是贛州處理的第一起房企破產案,但在全國范圍內房企破產已經出現很久了。相關統計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寧波興潤置業、南京盈嘉地產、海寧立德房產、南京福地房產、南京亞細亞置業、青島君利豪、惠州光耀集團等10余個企業均被媒體曝光陷入倒閉、瀕臨破產和老板跑路事件。
“最近幾年是房地產最難熬的時間,國家政策對房地產行業造成的影響長遠,許多大型地產公司負債比都顯著提高,這無論對房地產行業本身還是對金融業來說都是潛在的危險。”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雖然去年4月份開始許多城市放開限購政策,但2015年房企仍舊需要去還以前高庫存的賬。
相比一二線城市高企的房價,更叫人擔心的是三四線城市。該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一二線城市房價較高,但剛性需求仍舊支撐樓市平穩運行,而三四線城市由于缺乏購買力,風險遠高于一二線城市。
由于限購政策出臺,許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紛紛轉戰三四線城市,這其實變相破壞了當地的房地產的生存環境。石家莊會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長樹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大型房企開發三四線城市給本就飽和的市場加大了銷售難度,由于品牌效應,使得當地中小型房企難以生存。”
三四線城市大多缺乏產業支持,城市人口流失較為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當地房地產開發市場前景本身并不看好。美國摩根大通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曾表示,過去兩三年中,由于中國對房價調控趨嚴,很多開發商轉戰三四線城市。如今,三四線城市很多新的樓盤陸續開盤,導致供應量上升。尤其是隨著中國城鎮化的進一步加快,不少三四線城市掀起大規模“造城運動”,樓市潛在危機被迅速激發。
王長樹告訴記者,雖然大型房企已經意識到三四線城市現在還不是房地產開發的黃金時間,從而回到一二線城市,但缺乏購買力使得這些外來的大型房地產公司遺留下了非常大的庫存,這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消化。根據數據顯示,全國城市市場風險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無一例外均為三四線城市。
不過隨著一二線城市開發進一步趨向飽和,未來的城市化主體戰場還是在三四線的城市,不過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我國的多項政策可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如何留住人或許是當地政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