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老師家在宋莊。這里雖是大名鼎鼎的“藝術家園”,路上行人也皆有“仙氣”,一抓一個藝術家,但是,離了涌入京城的人潮,這里的平日冷冷清清。老師的家落著幾人高的大鐵門,也染了些京郊的蕭條,只是印著“南溪”二字的門牌黑板上,打著波點的裝飾,讓人覺著屋內并不簡單。

推開門后,先是兩位與眾不同的引路士兵,唬了眾人一跳。然后,諾大的庭院里又有些不一樣的玄機:一處的建筑是工作室,非常端正,另一處則是后來加建的住宅,形狀卻不太周正,建筑中央有一條凹陷的窄道,里面種著一棵海棠樹。

或者說,住宅的這座建筑,都圍繞著那棵海棠:一二層凹陷的區域與大片落地窗,為海棠樹的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與陽光;海棠樹冠正對著的天窗,恰是三層畫室里獨一塊兒的玻璃地板,正好是觀看海棠樹的最佳角度。“工作室竣工之后,我親手栽的,種了六七年,后來加蓋的住宅這邊,也為著這棵樹做了讓步。”
文章內容來自于PChouse家居雜志2016年1月刊

餐廳的這一邊,被定為主座,側倚著茂盛的藤蔓和嘰喳的八哥,這里是欣賞海棠樹的最佳角度。

于中式的玄關布置而言,背倚的窗框如畫框,以海棠樹的四季變換入畫。
“我最喜歡粉紅色。”被問到作品里的內涵深意,南溪老師思前想后,給了個這樣“實誠”的回答。“仔細看,這些畫可都是3D的……”趁著他沉默的一會兒,我對著墻上的作品盯了半晌兒,虛幻的立體圖像在二維的水墨筆觸上搖搖晃晃,引得我又多盯了一會兒,他才接著解釋了起來,“傳統水墨品評標準和趣味早就根深蒂固,然而那些山林鳥獸,和你們這些年輕人又產生不了共鳴,把3D視覺嫁接到水墨語言之上,不知如何。”

現代視覺嫁接于傳統語言之上,在家居上,二層延續了新古典主義與新中式的混搭,南溪老師的生活空間,恰是他藝術思考的具象。

三樓的畫室邊擠出了一塊兒閑暇之地。那些個半空不空的酒瓶子,高低錯落地擺在中式的角柜上,真像是刻意為之的藝術品,卻只是藝術家隨手丟在那里的無心之作。

浴室的碎片化磚墻,承接了印刷網點式繪畫的精髓,南溪老師的家居細節里,總少不了這樣的呼應與闡述。

門洞里的廚房如同鏡框舞臺,雖是開放式,卻有了視覺阻隔。自泡的藥酒,盛著甜湯的小奶鍋,運作著的咖啡機,藝術家的廚房并非裝飾擺設,實在令人心生愉悅。

看得出,他是“游刃有余”地居住在這座諾大的房子里。有時候,人們在建筑師設計的房子里住得別扭被動,實在令人扼腕。或者說,這棟房子所蘊含的建筑語言,確實直接參與了南溪老師的創作與生活。
(編輯、造型:李英杰助理:趙彤撰文:安臨夜攝影:圍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