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長”出億元大產業
近日,走進黑龍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鎮懸羊村,村內的菌包生產車間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F代化的機械設備整齊排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設備,將調配好的菌料裝入袋中,進行接種、發酵、培養等一系列工序,一個個飽滿緊實的菌包在生產線上快速流轉。“我在這一天能掙200元到300元。”在菌包生產線上忙碌的一位工人說。
懸羊村,一個藏在老山溝里的小村落。站在村中央,舉目四望,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環境雖然優美,但村處深山,缺田少地,村民更是致富無路。
山區村如何發展?懸羊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以合作化、規?;癁橐I的富民之路。
懸羊村有木耳種植的歷史,但都是一家一戶分散種植,談不上規模種植。
“要想做大做強黑木耳產業,就得帶領老百姓走規?;N植道路。”懸羊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敬才介紹。
2011年,時任懸羊村村委會主任的徐敬才說服7戶農民,自籌資金50萬元,注冊成立了穆棱市下城子鎮懸羊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從最初的幾戶,到后來的十幾戶,發展到全村一起種,食用菌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在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支持下,經過連續幾年的示范帶動發展,懸羊村建成了食用菌產業園區,建有10座年生產能力滿負荷5000萬袋左右的大型菌包廠。
2018年懸羊村跨入億元村行列,2022年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億元村”稱號。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品牌打造和市場營銷成為合作社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懸羊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擁有“懸羊砬子”牌黑木耳商標。2024年,該品牌成功入選黑龍江省第二批“九珍十八品”產品名單,進一步提高了懸羊村食用菌影響力、競爭力和知名度。
在產品質量上,嚴格遵循標準化生產流程,確保每一朵黑木耳都達到高品質標準,以優質的產品贏得市場口碑。
徐敬才表示,合作社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面向全國消費者展示和銷售懸羊的“黑木耳”產品。線上,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宣傳,吸引眾多潛在客戶,進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線下,與各大農貿市場、批發商、零售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將產品推向全國各地的餐桌,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農業博覽會等活動,展示產品優勢和特色,為產品銷售開辟廣闊的線下市場渠道。
食用菌種植戶陳廣海今年剛剛新蓋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新房投了20多萬元,正在裝修。
最初合作社租給陳廣海2棟大棚,種植了2萬袋木耳,現在,已經發展到4萬多袋,2024年掙了8萬多元。“我的腿有殘疾,多虧了合作社,才讓我有錢掙。”陳廣海說。
2024年,懸羊村木耳產值超過了1.2億元,全村400多戶人均純收入超過5萬元。
現在,按照“村+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以懸羊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了下城子全鎮食用菌產業發展,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隨著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現已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目前,全鎮擁有多個食用菌產業種植區,建設高標準鋼架結構食用菌1000余棟,標準化菌包廠18家,食用菌年產量達7000余萬袋。
這段時間,徐敬才一直和大連海洋學院的教授聯系。“去年,傳統木耳的市場銷售不是很好。我想帶領合作社進一步深度開發‘原字號’,做大做強富硒木耳、刺五加木耳等功能性黑木耳,探索木耳飲品、即食木耳等深加工產業,推動黑木耳由‘原字號’銷售向‘深加工’銷售邁進,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加銷鏈條。”徐敬才說。
?。?span id="articleAuthor">記者 岳海興)
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3-10-30 | |
福建:釋放“圈層效應”,小特產做成大產業 2023-10-31 | |
鏈博會:做大產業鏈“朋友圈” 2023-12-01 | |
【活力中國】訂單滿生產忙 小城鎮做強大產業 2024-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