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以下低價股占比超35% A股股價結構整體下移

自4月市場調整以來,A股股價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牛市消滅低價股,熊市消滅高價股”的股諺再現,與4月11日市場下跌前相比,A股市場10元以下低價格占比上升到35%以上,50元以上高價股占比從65%降至38%,整體股價結構下移明顯。與此同時,新高股卻也在不斷涌現,白馬股、部分次新股受益于資金抱團取暖,成為股價下移過程中的逆流而上品種。
10元以下低價股占比超過35%
4月11日滬指創下今年收盤最高價3288.97點,此后重心開始逐步下移,到5月11日創下本輪調整最低點3016.53點,跌幅超過8%。期間,創業板的跌幅更大,自3月7日觸及今年收盤最高點1977.85點之后,創業板指在5月11日最低觸及1727.58點,期間跨度超過12.6%。
在這個過程中,A股市場股價結構開始明顯向低價遷移。據統計,10元以下的個股在5月26日共有1136只,占全部A股的比例超過35%;而在4月11日這一數目是784只,占比為24.69%;由此可見,低價股的數目和占比雙雙快速攀升。
其中,10元以下低價股中不乏次新股,諸如2017年上市的廣州港和白銀有色;當然更主要的是ST群體,*ST銳電、*ST海潤、*ST新億是當前市場中的三只“一元股”;此外,鋼鐵、電力設備、基礎化工、煤炭等傳統周期性板塊的個股價格低者較多,諸如愛康科技、山東鋼鐵、安陽鋼鐵、包鋼股份、內蒙華電等個股股價均在“2元股”之列。
從行業分布來看,10元以下低價股中,基礎化工、機械、房地產行業個股數目居前,分別有99只、93只和84只;電力及公用事業、電力設備、交通運輸、電子元器件行業的個股數目也均超過50只。
而同期,其他各個價格區間的股票占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0元到20元(不含)的個股數目從4月11日的1238只降至5月26日的1161只,占比從38.98%下降到了35.81%。50元及以上的個股則從4月11日的225只縮減到了5月26日的135只,降幅達到40%。
低價股的數量與市場走勢及所處狀態密不可分。有統計顯示,在過去十年當中,每年滬指創當年最低點之時,10元以下低價股占比均在30%以上。也就是說,一年中,低價股數量占比超過30%將是衡量市場走強或者走弱的關鍵指標。2008年10月28日,滬指創下1664.93點的低點之時,10元以下低價股占比A股總數量創下歷史新高,達88.41%,達到過去十年的峰值。2009年和2007年滬綜指最低點,低價股占比分別為79.59%和71.58%。
資金抱團制造新高股
相對而言,百元及以上個股數目從22只下降至13只,看似降幅較大,不過實際上大多并非股價下跌所致。這消失的9只百元股中,有5只個股發生了除權,再疊加股價下跌,例如兆易創新、朗科智能、樂心醫療、微光股份和歐普康視。
其中,貴州茅臺近期持續走強,創出歷史新高,最新收盤價是451.92元;第二名和第三名是億聯網絡和吉比特,股價分別為292.61元和257.69元。而其余百元股的價格均在200元下方。
除了貴州茅臺之外,A股市場中不乏在5月份刷新歷史新高的個股。據統計,在5月以來的19個交易日中,在剔除2017年之后上市的次新股之后,全部A股中共有12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一方面是2016年下半年上市、乘風飛揚的次新股,例如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吳江銀行和平治信息等;另一方面是老股諸如貴州茅臺、冀東裝備、創業環保、洪特精密等。
是什么造成了股價結構的低價股增多、高價股不減的現象呢?在大面積回落的行情中,抱團取暖是當前機構投資者的主流選擇,行業板塊輪動幾乎難以開展,促使部分品種逆流而上。據國金證券統計公募、私募、公募專戶、保險等機構的反饋問卷,股票型、混合型產品在過去的一周倉位變動波動在1%以內,小幅降倉為主;絕對收益型(專戶、私募)倉位降幅相對較大。抱團取暖、挖掘行業稀缺龍頭成為當下行業配置的主流,相對而言,“大金融、家電、航空、食品飲料、消費建材和電子”行業的機構認可度較高。國金證券認為,站在當前的時點,建議投資者耐心等待市場出清。
(記者 張怡)
美圖股價經歷過山車 蔡文勝:這就是香港股市 2017-03-21 | |
5家農商行股價1個月漲幅均超30% 38倍市盈率還能撐多久 2017-03-07 | |
14只3元以下低價股近半出自鋼鐵行業 2017-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