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轉板” 三類股東問題受關注
隨著近日三星新材IPO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2016年以來曾在新三板掛牌并通過IPO審核的企業又添一例。但多家券商和投資機構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三星新材同樣是非典型性的新三板企業,業內最為關注的含“三類股東”的原三板企業能否IPO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退出問題是新三板投資人最關注的,而‘三類股東’的退出問題則是核心中的核心。”一位知名券商新三板分析師告訴記者。
和之前過會的江蘇中旗、拓斯達一樣,三星新材同樣沒有牽涉到因為在新三板市場上定增、交易引發的“三類股東”問題。所謂三類股東,即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2016年4月,市場曾有傳言稱,新三板公司中有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的,必須在公司IPO申報前進行清理,但上述消息一直未得到監管機構的正式確認。
來自中信建投證券、西部證券等券商的多位保薦人證實,針對信托的清理要求之前有較為明確的規定,而針對資管計劃、契約型基金的清理要求,此前在相關規定和保代培訓里都沒明確提到過。“資管計劃和契約型基金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過會的案例中都還沒遇到,證監會還沒給明確意見,所以大家都在等待。”在具體的操作上,也各有不同。
三類股東問題的波及面較廣。此前曾有券商統計,至2016年12月,新三板市場共有約280家公司宣布擬IPO,其中超過200家涉及三類股東。以2016年半年報為時點,約三分之二的企業前十大股東中有契約型私募產品,超過10%有資產管理計劃,還有幾家企業有信托產品。而在70余家已進入IPO審核排隊序列的企業中,一些進行過預披露的公司資料也顯示,他們的三類股東并未清理。如海容冷鏈、博拉網絡、新產業、文燦股份、時代裝飾都有資管計劃或契約型基金。“海容冷鏈最為典型,公司是2015年報的材料,三類股東的特征都具備。無論過會與否,海容冷鏈的處理意見都會影響到一大批企業和機構的后續選擇。”中信建投一位資深保薦人表示。
針對三類股東的去留,市場中不乏聰明的套利資金。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小村資本就設立了針對擬IPO項目的專項基金,項目的來源之一是接盤有退出意愿的三類股東。不過,小村資本合伙人王真告訴記者,由于政策預期不一致,對企業估值也存在較大分歧,這類交易的撮合并不容易。“我們接觸的企業中,少數有明確的意向盡快清理三類股東,不少企業抱著排隊觀望的態度。同時具體股東的想法也不盡相同。上半年,相信預期就會逐漸明朗。”
上個月舉行的招商證券新三板投資策略會上,全國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曾就該問題表示,關于三類股東的問題正在和證監會溝通,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就要解決三類股東的問題。
深交所將積極推動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 2016-11-17 | |
投資者參與降溫 新三板定增出現大面積終止與破發 2016-10-31 | |
91家A股公司新三板“淘金” 2016-10-26 | |
新三板做市商即將擴容 年內將推出私募基金做市制度 2016-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