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挑選有技巧
融360日前發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11月預期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66%,預期收益率比上個月下降0.01個百分點。其中,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11%,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16%,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89%。
自去年11月以來,預期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一直處于下降通道,已從2015年11月的4.23%降至今年11月的3.66%,但降幅較年初已經明顯趨緩,尤其是10月份還出現了0.01個百分點的微增。“短期內看不到貨幣政策有發生變化的跡象,實體經濟增速下滑、債券違約和資產配置荒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滑,目前常規理財產品的收益已經呈探底狀態,大幅上升和下降的可能性都不大。”融360分析師王夢升說。
目前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已從最初的粗獷式的規模擴張轉向了精細化的產品創新,包括凈值型產品一類的新興產品也呈現迅速的增長趨勢,但在市場中的占比仍然較少,僅占6.05%左右。因此市場上主流產品仍然是預期收益型產品。
預期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可分為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和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兩種。“從產品豐富性的角度考慮,目前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在產品投資起點、投資幣種、產品對象、產品投向等多個方面都表現更為優秀,但考慮到開放式理財產品起步較晚,從長遠來看,兩類產品在零售端的豐富性會逐步趨同。”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在機構及同業方面,由于流動性需求相對較低,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仍然會是主流。
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在絕對收益率的比較上,封閉式預期收益率產品明顯高于開放式產品,其中,一年期以上的產品收益率差值高達0.35個百分點(2016年數據)。因此,面對流動性要求較弱的投資者,封閉式理財產品仍然具備了更高的選擇價值。
“面對較短期限產品的選擇,由于需要考慮到流動性及收益率兩個因素的影響,因此流動性溢價指標顯得極為重要。”魏驥遙表示,整體來看,一年期以下產品的平均差值為0.37個百分點,而這個差值即可看作為銀行認為產品的高流動性可以折算的價值,即流動性溢價。其中,除6至12個月期限外,前3個期限產品均呈現了期限越長差值越大的特點,符合長期限中“靈活性越高,價值越大”的邏輯。因此投資者在面臨兩類產品選擇時,可以通過現金管理型產品的價格加上流動性溢價與封閉式產品收益率比較的模式進行判斷。
投資者在實際決策中如何應用這種比較方式?魏驥遙舉例說,如某周在售的半年期以下的現金管理型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51%,即當半年期以下預期收益型產品收益超過3.88%時,購買預期收益型產品則更為有利,反之則購買現金管理型產品更優。
此外,魏驥遙表示,從銀行類型角度來看,農村金融機構的流動溢價最高,差值達1.13%。剩余的三類金融機構中,股份制銀行流動性溢價最高,城商行次之,國有銀行最低。投資者在對比不同類型銀行的產品的時候可以有所參考。
(記者_錢箐旎)
央行強化銀行卡使用規范 “銀聯+外卡組織”雙標卡加快淡出 2016-12-09 | |
民營銀行資產總額達1329.31億元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展明顯 2016-12-09 | |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談綠色金融創新與實踐 2016-12-06 | |
銀行賬戶新規實施 個人存量賬戶不受影響 2016-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