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叫停赴港刷卡購買投資性保險

根據銀聯發布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赴港刷卡購買大額投資型的保險將受到限制。有關專家也提醒消費者,購買香港保險不能只看到高收益,還需關注匯率變化和退保風險
近日,一則關于“銀聯停止內地客戶在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的消息在網絡上受到高度關注。對此,銀聯國際表示“并未停止”,但記者了解到赴港刷卡購買大額投資型的保險已被收緊。
近幾年來,內地到香港買保險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盡管保監會多次對此進行過風險提示,但赴港投保者仍然絡繹不絕。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新單保費為301億港元,占上半年個人業務全部新單的36.9%,接近去年全年總和。而2010年,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為44億港元,僅占香港總保費規模的7.5%。
銀聯卡支付服務明顯收緊
上個周末,香港保險圈過得頗不寧靜。10月28日下午,一條“銀聯停止內地客戶在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的消息攪動了離香港最近的深圳市。由于擔心,不少消費者連夜過關去香港刷卡投保。相關報道稱,深夜十二點以后,仍有超過兩百位客戶在驗證中心手持等候號碼。香港保誠等保險公司10月28日晚則紛紛延長了營業時間。
雖然銀聯國際在10月29日的公告中稱“并未停止支付服務”,但從其近日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中看,口子收緊的態勢相當明顯。該《指引》內容包括:一、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二、嚴格落實外匯政策規定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不超過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的消費金額限制。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認為,銀聯的相關動作主要是為遏制資金外流。
那么,銀聯的收緊動作,會不會給不斷升溫的香港保險市場澆上一盆冷水呢?目前仍有待觀察。不過據記者了解,英國保誠和多家香港保險中介已經決定暫停接受銀聯卡繳納續期保費。
此外,《經濟日報》記者在采訪銀聯相關人士時獲悉,銀聯會持續監測商戶交易,并根據交易情況要求商戶提供相關材料。若發現涉及違規交易,將通過收單機構采取約束措施。
內地為何偏愛香港保險
“香港的保險產品相對內地來看,保費較低但是收益高,這是吸引內地居民赴港購買的主要原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說。由于香港人口死亡率比內地低,重疾發病率比內地低,保險雖然便宜,但是賠付較少,保單的量積累起來后,收益自然高于內地保險產品。而且“香港保險起步早,資金池規模較大,分紅基數高。”王國軍說。另外,內地保監會限定利率上限為3.5%,很多香港保險公司的利率可以做到4.25%甚至更高。記者了解到,香港的保險產品除了住院險、意外險以及其他消費型險以外,90%的產品如重疾險、人壽險、教育金等都是分紅型保險。
近期人民幣貶值也是香港保單熱的一個推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通證券分析師認為,內地居民熱衷購買香港保險產品很多是在進行境外資產配置。他說,近一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連續貶值,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累計下調1080個基點,而通過購買香港保險產品,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出境,可以幫助規避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影響。
在此次銀聯發布的《指引》中,針對赴港購買大額的、儲蓄型的保險實施收緊,也就是說,想通過購買香港儲蓄型保險,將大筆人民幣資金轉成美元資產的這條通道已被關閉。
投保境外保單警惕風險
香港保險產品盡管頗具誘惑,但是風險不可不防。今年4月,中國保監會在《關于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中表示,因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望廣大消費者知悉風險,謹慎投保。
王國軍認為,“購買香港保險不能只看到高收益,還需關注匯率變化和退保風險”。據了解,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幣、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中途退保時,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無具體要求,大多數長期期交保單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2年甚至為零,客戶如果退保將承受較大的損失。
另外,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并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于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王緒瑾說。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
國慶黃金周刷卡消費創新高 8819億同比增長36% 2016-10-11 | |
澳大利亞成為銀聯云閃付受理終端最多的境外市場 2016-09-21 | |
銀行卡刷卡手續費下調 商戶每年可減少74億元支出 2016-09-07 | |
銀聯商務遭重罰:兩年前自查未見效? 上市或坎坷 2016-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