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證券再陷烏龍“研報門” 投資者稱被忽悠
繼年初因研報違規事件被罰之后,長江證券(000783)再度陷入烏龍“研報門”事件。原本一份很普通的針對通策醫療的研究報告,卻因為分析內容大搞烏龍而被上市公司發布公告予以澄清。讓長江證券的研報業務再度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更有業內人士質疑,在研報業務方面接二連三地栽跟頭,或意味著長江證券在研究報告業務方面的風控措施存在問題。
點評報告鬧烏龍
據了解,在10月17日,長江證券曾發布了一篇題為《通策醫療(600763):業績平穩,啟動旗艦口腔醫院項目》的研究報告,點評了通策醫療的財務指標及業務經營發展情況。報告對于通策醫療的經營狀況較為看好,給出了“維持買入”評級。據點評報告稱,“三線業務齊頭并進,潛力巨大:公司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打造三大線上線下業務平臺,分別是輔助生殖的存濟網絡醫院平臺、三葉兒童口腔醫院平臺、牙齒正畸的隱秀云平臺”。
然而,長江證券看似專業的點評報告卻被通策醫療發布的澄清公告“打臉”。通策醫療在昨日發布的澄清報告中表示,經核實,報告中所表述的“輔助生殖的存濟網絡醫院平臺”是公司關聯方杭州海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駿科技”)(海駿科技實際控制人與公司實際控制人均為呂建明,故構成關聯關系)的全資子公司江蘇存濟網絡醫院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并非通策醫療的業務。
同時,報告中所表述的“牙齒正畸的隱秀云平臺”是通策醫療關聯方海駿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杭州一牙數字口腔有限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并非通策醫療的業務。此外,報告中所表述的“三葉兒童口腔醫院平臺”是通策醫療關聯方海駿科技的參股子公司上海三葉兒童口腔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
投資者稱被忽悠
由此可見,長江證券在研究報告中將上述業務張冠李戴。值得注意的是,在該份研究報告發布當日,通策醫療股價盤中出現明顯異動,而在澄清之后,通策醫療股價又在昨日“逆市”回落,因而有投資者直言被烏龍研究報告所忽悠。
交易行情顯示,在10月17日,通策醫療一改往日低迷態勢,盤中出現放量漲停的情況。截至當日收盤,通策醫療漲幅為8.02%,收于35.41元/股。對于當日股價大漲的原因,有長期關注通策醫療的投資者認為,與剛剛公布的三季報以及券商的研報集體力挺有直接的關系。據了解,在10月15日,通策醫療的三季報正式出爐。在10月17日,長江證券、國聯證券以及上海證券等多家券商公司“抱團”對通策醫療發布了偏利好性質的研究報告。而在上述投資者看來,券商集中發布利好公告,很可能對通策醫療股價當日的大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投資者未曾想到的是,在剛剛大漲過后的第二天,通策醫療就發布了一份澄清公告。而前日還股價強勢的通策醫療,在昨日大盤指數大漲的情況下,卻出現了“逆市”下跌的情形。
多次因研報違規被罰
實際上,長江證券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研究報告方面栽跟頭。
今年1月23日,長江證券曾發布了一份《關于收到中國證監會湖北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公告顯示,湖北證監局認為長江證券在開展研究報告業務時,存在內部控制不完善的情形。最終湖北證監局責令長江證券在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間,每3個月對公司研究報告業務增加一次內部合規檢查,并在每次檢查后10個工作日內向湖北證監局報送合規檢查報告。
除此之外,在2015年,長江證券還曾因研報違規而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在去年5月4日晚,多家網絡媒體轉載了內容涉及“長江證券研報預測三季度或提高印花稅”的文章,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而后,證監會于5月6日對長江證券相關研究報告的制作、審批和發布等情況進行了合規性核查。從檢查情況看,媒體轉載內容來源于5月4日長江證券發布的題為《上證成交可上1.4萬億,創業板已達巔峰——從交易成本看當前市場系列之二》的研究報告。證監會在檢查中發現,長江證券未與轉載機構簽訂協議,未明確轉載責任,致使轉載機構篡改了研究報告標題;研報報送審核人員不符合公司內部規定,未能嚴格執行其內部管理制度。最終,證監會認為長江證券內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執行,并違反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最終對長江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如此看來,在研報業務方面,長江證券可謂是“屢教不改”。
研報業務風控措施遭質疑
“如果是連續多次出現問題的話,可能是在風控方面存在問題,也可能是執行力不強。”滬上一位私募人士如是說。該私募人士同時表示,券商研究報告鬧出烏龍,還可能會讓市場投資者對券商機構的專業水平產生質疑。
而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更是直言類似的烏龍研究報告可能會讓投資者利益受到損害。“這種烏龍研報帶給投資者的危害是直接和令人憤慨的,因研報導致投資受損的投資者,應拿起法律訴訟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家券商連上市公司基本的業務都沒有搞清楚,可見水平多么的堪憂。”宋清輝如是說。
“對券商這些研報監管層該下大力度管管了,部分奇葩研報、烏龍研報、虛假研報已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券商研報的質量和規范程度亟須提升,還市場以清朗的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到不法券商研報的損害。”宋清輝如是說。
記者昨日曾致電長江證券董秘辦公室“對公司風控管理流程”等問題進行采訪,對方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要問一下內控管理部門,等一下給回復。”不過,截至記者發稿,長江證券方面尚未給予回復。
信用風險不容小覷 投資建議謹慎為之 2016-10-09 | |
資金涌港趨勢 料將長期持續 2016-09-20 | |
分級基金迎史上最強監管 30萬以下投資者被拒門外 2016-09-13 | |
滬指尾盤跳水跌0.55% PPP概念股全面回調 2016-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