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 買房好還是買基金好?
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平姐姐先告訴你一組數據,然后你把下面的表按你的猜測填了,再往下看文章,這樣可以測試一下你的判斷是對還是錯!
首先給出的數據是這樣的:
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過去十年,即從2006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十年間,中國的典型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大連、武漢和西安)的房價上漲數據(平姐姐超級郁悶的是為啥沒有廣州和杭州的房價,這樣就可以跟認識最多的人建議他們是買房還是買基了)。上述這8個城市,10年間的房價總體上漲了255.1%,年均上漲13.5%,漲速比同期9.5%的GDP年均增長率高出42%。看來房地產要跑贏全國的財富增速還是木有問題的。
數據還顯示,典型城市中,十年房價漲幅前三位城市依次為:深圳房價總體上漲508.5%、上海房價總體上漲384.6%、北京房價總體上漲380%。
那么問題來了!你認為過去十年買基金的收益,這里就單指偏股型的基金,能不能超過房價的漲幅呢?能超過深圳,還是能超過上北京(北京與上海的漲幅相差不大,選擇低位的作為代表)?
先看一下如果是買基金,你有多少種選擇
根據同花順(53.02 -7.15%,買入)的數據,在2015年1月1日那天,你一共只有173只基金可選,那時候的基金數量真是少得可憐,但是這肯定比你要看的房子數量多多了。通常一個人為了買房不會看100多套吧?不過精明的上海人可能會有這么瘋狂也說不定。
好了,總共173只基金里,貨幣基金是短線資金中轉站,完全不用考慮,這樣你的選擇數量就降到了143只了。當然債券基金也沒啥好考慮的,直接買國債的人肯定更多。可轉債太復雜了,估計那時候了解的人更少,也怕死了。這樣就剩下124只了。指數基金,巴菲特曾經說過不買指數基金全是你的錯,可是老巴真是美國人,搞不懂中國人民是人定勝天的偉大種族。所以平姐姐再幫大家把指數基金也去掉,這樣就剩下112只了。再去掉王亞偉的華夏大盤,因為他管理的這只基金老是關閉的,不讓申購,規模又不大,為公平起見,平姐姐就假設大家都沒買到好了,那么總共可以選擇的基金就降到111只,換句話說,這樣掐頭去尾的,你選中好基金的概率可是大大增加了哈。
正確的答案是:
根據同花順的數據(該公司的數據與天相投顧的數據有很大不同。平姐姐會列出兩個結果)
答案是:在不去掉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的情況下,偏股型基金過去十年的平均收益率是408.3%!只能跑贏北京、上海,還是跑不過深圳的房價啊!就算把這些基金中業績不佳的指數型基金全部去掉,那么全部112只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略為上升到414.8%!還是落在深圳房價的漲幅后面!
但是好消息是,跟全國8大城市的平均房價的漲幅255.1%相比,偏股型基金還是明顯更勝一籌啊!要是按天相投顧的數據,過去10年(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為高達508.43%!!!漲幅堪比最厲害的深圳房價漲幅!注意是堪比,還是沒有超過哈,但是比上述房價平均漲幅高出了一倍!
再看一下這10年間的指數漲幅。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的漲幅分別為204.82%、342.27%,怎么樣?基金經理完勝指數啊,所以人家收點管理費對你來說還是合算的!十年下來,同樣的1元錢的本,買深成指可以變成4.42元,買主動型的,可以變成5.15元啊!
平姐姐知道很多人痛恨平均數:我是最落后的,跟王亞偉一平均,也是半個股神了?沒意義。不過這個基金統計還是有意義的,你在10年前,對111只基金每只只買1000元,總投入11.1萬元,今年初你就享受到平均404%的漲幅了。
最牛的三只基金比深圳房價還翻了倍!
統計數據顯示,有3只基金十年間的漲幅超過深圳房價漲幅在一倍左右。第一當然是王亞偉的華夏大盤,居然上漲了1891.2%!簡直不是人,簡直就是神啊!其次就是興全趨勢,上漲了1071.4%,第三還是華夏的,是華夏紅利!漲幅高達1012.2%。
那么,究竟有多少只基金收益能超越最牛的深圳呢?同花順說有48只,但要是算上指數跟可轉債,就有50只啦,跟天相說有51只基本一致了。
值得一提的是,唯一能跑過深圳房價的指數基金就是在深圳注冊的鵬華基金公司開發的鵬華中國50混合(愛基,凈值,資訊),居然上漲了648.8%!惟一跑贏深圳房價的債券類基金就是興全可轉債,上漲幅度是576%。
能夠超過北京房價漲幅的基金就多了去了,有80只!但是除了鵬華中國50,其它指數基金還是不行。其它表現最好的指數基金分別是融通深證100與華安中國A投指數,漲幅在364%左右。
杯具也是有的!
雖然十年來看,基金大概率戰勝房價,但是最近5年才開始買基金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過去5年權益類基金大幅跑輸房價。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過去5年(2011年2月28日至2016年2月28日)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才17.73%,過去五年房價雖然經歷了政府一系列調控措施的打壓,但是不會連20%的漲幅都沒有吧?尤其是北、上、深的房價。所以,過去五年開始買基金的讀者可以先哭一會兒。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讓歷史告訴未來,到底是該買房還是買偏股型基金呢?
首先:北京、上海、深圳的同學還是應當買房!畢竟房子可以用啊!基金你只能放在賬戶里看一眼,房子可以遮風避雨對吧。而且房子教授們只是計算了單純的漲幅,沒有計算你使用貸款,也就是加了杠桿的收益哦。想想看,你住了10年的房子,賣掉的時候居然還能漲3到5倍,如果你不買房你得租房吧,你10年間不可能只租一個房間吧,換房的成本還有租金,其實跟還貸的壓力也差不多。
所以,籠統地說,歷史數據顯示,大城市的人應當買房,小城市的人應當買基金。如果有一大筆資金付得了首付的,還是買房,如果只有小錢當然只能買基金了。當然了,擁有豐富的金融知識的人可以買基金,而不懂金融,也不想費這個腦子的人可以通過在大城市買房、貸款,通過加杠桿獲得與偏股型基金差不多的收益。
基金:央行降準A股或迎超跌反彈 周期股將受益 2016-03-01 | |
廣州醫保詐騙案涉醫保基金達36萬 法院判有期徒刑 2016-03-02 | |
中信銀行“薪金煲”再升級 可投資一攬子基金產品 2016-03-03 | |
你真的會攢錢嗎?教你如何讓錢“生”錢 2016-03-03 | |
債券型基金持續去杠桿 偏好減少信用債配置比例 2016-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