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呼吁構建新金融文明
隨著近期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互聯網金融行業呈現加速洗牌的競爭格局,不少業內人士呼吁構建新金融文明。
在傳統金融生態下,金融機構主要為大中型企業和中高收入者服務。不同于傳統金融文明,依托于互聯網分享經濟誕生的“新金融文明”,以理財客戶和借款客戶為中心,以平等、透明、高效為價值觀,共同打造新金融文明生態圈。
銅板街CEO何俊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新金融文明應該是在信息技術驅動下,以借貸兩端客戶為中心,深入到應用場景,借助互聯網技術,提供更平等、更透明、更高效的金融服務,以響應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
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小微企業調研報告》顯示,在中國5600萬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有借債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到三分之一,真正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僅為11.9%。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金融服務覆蓋的客戶群真正下沉到廣泛存在卻長期受到忽視的小微群體。比如余額寶這樣的草根經濟產品,2014年底戶均余額只有約3133元;阿里小貸的產品,依靠電商平臺上的交易流水及訂單定質押品為房貸依據,2014年小貸業務的平均每筆貸款余額為9000元,戶均貸款余額僅4萬元。
根據咨詢公司BCG的測算,利用P2P等互聯網新興融資渠道的驅動,小微企業的融資覆蓋率有望從2013年的11%提升到2020年的30%至40%,超過3000萬家未被覆蓋的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有望得到滿足。
今年在烏鎮舉辦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單列了“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發展”論壇,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以及受重視程度躍然紙上。
即便今年資本市場不景氣,P2P月度成交額也屢屢創下新高。據網貸之家近日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5年10月報》顯示,2015年10月,P2P行業整體成交量達1200億元。而歷史累計成交量一舉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983億元,P2P網貸正式迎來萬億時代。
當然,新金融文明的構建亦不能忽視風險管控。近來,大大集團等相繼因涉嫌非法集資被立案偵查,昔日神話的破滅也讓互聯網借貸處于“風口浪尖”,陷入了信任危機。
針對監管政策逐步落地、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生存下去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郭慶平表示,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仍然屬于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突發性的特點,特別是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相伴相生,在技術、信息安全等方面都會使風險更加復雜。
“信息透明是平臺最好的公信力,也是平臺贏得市場與消費者的關鍵。”何俊稱,例如針對借款人,能清晰看到誰要借款,用來做什么,誰來出借這筆錢,錢到哪里了。最后借款人拿到錢之后買了車還是有其他用途,有電子支付可以監控借款人的還款來源,透明是新金融文明里最大的價值觀,現在新金融里都是小散、小微,沒有強背書環境下,只有透明才能獲得安全。
12月23日新華網報道了互聯網金融業的新動向。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通知:中國境內的所有金融機構都必須在12月底之前,把內網與最高法院聯網;最高法院將在2016年2月底之前完成對銀行的賬戶查詢和資金控制功能。
這意味著明年2月底以后,人民法院將與全國40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網絡對接,對被執行人在全國任何一家銀行的賬戶、銀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資產,執行法院可直接通過網絡方式采取查詢、凍結、扣劃等執行措施。
百度組織架構調整背后:突出金融對標螞蟻金服 2015-12-15 | |
互聯網金融:新政或促行業加速洗牌 2015-12-30 | |
“四十七條軍規”下 哪個是P2P的安全模式? 2015-12-30 | |
9項金融服務國標6月實施 減少等候時間降低外包風險 2016-01-06 | |
金麟:京東金融未來將走出京東 2016-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