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央行定向正回購傳言四起 債市起波瀾
關于央行近日進行定向正回購的傳言令債市掀起波瀾。周四早間,中國銀行間債市現券收益率一度沖高,隨后漲幅收窄。
關于央行近日進行定向正回購的傳言令債市掀起波瀾。周四早間,中國銀行間債市現券收益率一度沖高,隨后漲幅收窄。
據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稱,央行近期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七天、14天和28天;價格方面,則以市場利率定價。
但是定向正回購的具體規模并未可知,報道僅提到,部分大行因資金過多,而又無法提前歸還中期借貸便利(MLF),所以轉而向央行申請進行正回購,以釋放過多資金。按此估算,總的操作量應該逾千億元人民幣。
對此,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奇霖點評稱,定向正回購是資金面寬松的結果,而非央行主動緊縮。申請定向正回購是因為部分機構超儲太高,在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回落背景下,資金無處可去,主動向央行申請正回購。
他還提到,如果資金利率的寬松反映的如果是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疊加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回落,正回購開啟反而有可能是貨幣寬松開始的起點。
比如,2014年春節后與當前有相似的宏觀經濟背景,也出現了市場資金面極度寬松銀行主動上報正回購需求,央行開啟正回購的狀況,但這恰恰是貨幣寬松的起點,二季度央行持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PSL助力經濟穩增長。
李奇霖認為,正回購開啟反映機構買“短”避“長”的心態。機構將多余資金配置選擇短期限正回購,也不愿意配置長端,主因是長端受制于持續的地方置換債供給壓力:
一是招標利率太低擠出機構配置利率/金融債配置需求,資產端收益率吃虧有做窄信用利差的動力;二是地方置換債招標結果良好,最后置換規模可能還不止于這1萬億。但隨著期限利差走擴,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央行也有充足動力維系短端穩定,配置長端安全邊際逐漸顯現。
標簽:央行|回購|債市
責任編輯:王華峰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中智簽署220億本幣互換協議 批準500億元RQFII額度 2015-05-26 | |
央行近期或試點大額存單 利率市場化僅差兩步棋 2015-05-18 | |
萬億地方債置換正式開閘:江蘇打頭炮10余省跟進 2015-05-14 | |
外媒稱央行降息消息遭泄密 公布前兩小時已現微信 2015-05-13 | |
三大因素決定牛市節奏 央行降息散戶買什么? 2015-05-11 |
我來說兩句
特別說明:轉載內容(即來源未注明“晉江新聞網”或“晉江經濟報”的稿件)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即來源未注明“晉江新聞網”或“晉江經濟報”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或來函告知,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