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為互聯網金融點贊 釋放改革正能量
據新華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赴深圳前海考察,并見證中國首家互聯網民營銀行——微眾銀行的第一筆貸款。新年伊始,中國總理為互聯網銀行加油點贊,激發外界對中國金融改革加速的期待。
分析人士表示,一批民營銀行破冰起航,互聯網金融迎來春天,在巨大機遇面前,仍面臨監管、技術安全等挑戰。在互聯網潮流沖擊下,傳統金融也會加速改革,推動經營模式和金融產品創新。
“互聯網金融正面臨巨大發展機遇。”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互聯網這一嶄新的技術手段對金融行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市場正在發揮作用。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金融實際上是增量業務,彌補了傳統金融的不足。
他指出,對于一些本身就是由網絡交易產生的金融需求,比如網商、網店等,互聯網銀行具有天然優勢;而隨著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逐步滲透,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正從“線下”走到“線上”。“在互聯網大潮中,哪個銀行能夠通過模式或產品創新,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越能夠抓住機遇、獲得成功。”
去年三季度,中國銀監會同意批復首批5家民營銀行籌建,其中兩家由互聯網企業主導。騰訊作為大股東的微眾銀行已經開業,而阿里巴巴主導的浙江網商銀行也呼之欲出。外界對互聯網民營銀行寄予厚望,希望借助這一改革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并在金融領域形成“鯰魚”效應,推動金融業改革。
經過20年發展,中國網民數量已超過6億,成為網民規模全球第一的“網絡大國”。近些年,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已滲透到零售金融和小微金融服務領域,2013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1.8萬億元,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深受歡迎。
2014年,互聯網金融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明確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
據介紹,去年12月獲準開業的微眾銀行以“普惠金融”為目標,注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注重打造“個存小貸”特色業務品牌,為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躍文說,互聯網銀行借助全新渠道和技術優勢,能使金融服務的觸角延伸到農村鄉鎮、貧困人口和小微企業,給眾多草根用戶帶去非常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務,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平臺。
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銀行面臨的挑戰并不比機遇少。趙錫軍認為,互聯網銀行一方面需要防范金融風險;另外一方面,還要面臨來自監管、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挑戰。“與互聯網銀行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管制度還不盡完善。如何在防范風險同時激發創新活力,需要先行者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