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體制束縛成醫改最大障礙 看病難未解決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新一輪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
藍皮書稱,經過五年多的醫改實踐,人們確實看到了一些可喜的成就,感受到了新醫改帶來的好處,如醫保的覆蓋率達到全國人口的95%以上;醫保水平不斷提高;公立醫療機構遍布城鄉,民眾就醫的可及性與便利性得到了實質性的改善;公立醫院改革開始破冰;醫生多點執業政策開始實施;民營醫院快速發展。
但藍皮書同時表示,民眾一直抱怨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沒有得到實質性緩解;公立醫療機構行政化的局面還沒有找到改革的突破口;被民眾廣泛詬病的“以藥養醫”體制還沒有根本改觀;醫生的自由執業還面臨許多待解的難題;優質醫療資源有進一步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趨勢;醫患關系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
“發錢和放權,無論古今中外,對政府來說都是最艱難的事情,擱在誰身上都會產生本能的抵抗。”國務院第一屆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房志武等專家撰文說,我國政府現行的權力與資源分配的體制頑癥,目前已經超越醫藥衛生系統本身,成為下一步醫改擴大戰果的最大障礙,已不能再拖延或回避了。
到2012年底,中國新醫改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其進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的態勢。以走向全民醫療保險為目標的醫保改革穩步前行;而醫療服務體系的改革則是步履維艱,尤其是公立醫院改革,更是難上加難。
“去行政化是新醫改成功的必由之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認為,眼下,有三個問題最為緊迫:
醫療保險的統籌層次太低。很多地方的城鄉醫保依然在區縣層級上統籌,導致醫保機構的團購能力大打折扣;市場化的醫藥購買機制與醫藥價格的行政管制相沖突。現行的行政定價制度,可以概括為“按項目定價”,與“按項目付費”是相適應的,卻與新的付費機制難以配套;談判機制的非制度化,導致醫保機構與醫療機構相互扯皮。
“要解決這些問題,至少涉及財政部、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四個部委的協調。”顧昕認為,醫保改革有諸多障礙,這些障礙涉及多個部門的職能調整和制度變革。
藍皮書提出一條改革思路是,依據“管辦分開”的原則,推動公立醫院去行政化,徹底打破公立醫院所處的行政等級體制,賦予公立醫院真正的獨立法人地位。
房志武表示,眼下最關鍵的是權力體制改革,既需要集中又需要放權。思路應是將目前的從上到下各部各局各守一攤,改為“監管權集中,經營權放開”。
集中,是要在中央和各省市層面,將醫改的政策制定權和監督執行權集中到一個機構手中。
放權,是要在醫藥全產業的各板塊中,將醫院和保險等的舉辦權和經營權交還給經營主體。
藍皮書建議,希望監管機構(如各地方衛生局等)建立健全機制,將監管與經營既銜接又分離,如探討設立公立醫院董事會等制度,由各市政府聘請市里的各界精英組成公立醫院董事會,就像成立一個個小的“行業人大”一樣,將經營權放開給這個董事會,并由衛生局監管各醫院董事會,完全可以做到政府與市場的雙贏、公平與效率的雙贏。
顧昕表示,公立醫院法人化和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一改革方針分別載入了2009年的國家“新醫改方案”和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接下來,就是要讓這一改革方針不再遭到拖延和阻滯。
保監會副主席:新常態下保險業將出現新增長極 2014-11-24 | |
滬港通了 A股改革開放破題 投資者多看少動 2014-11-18 | |
陳波:上海自貿區改革火熱 促進證券化市場發展 2014-11-17 | |
國企高管貪100萬平均流失1億國資 國家擬設政策紅線 2014-11-13 | |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與藥品價格改革誰將受益? 2014-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