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政府不會允許房產崩盤 房價調整也就2年
成思危、吳敬璉認為: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確保經濟穩健增長
2014年三季度中國經濟數據公布后,國內學界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看法產生了分歧,畢竟7.3%的增速是近年來最低的,這加劇了部分學者對中國經濟將繼續下行的擔憂。同時也有專家認為,從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角度來看,這個數字還是比較樂觀的。
在日前舉行的第23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和2014金融街論壇上,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分別就當前以及今后中國經濟形勢做了分析。
成思危:政府不會允許房地產崩盤
成思危在演講中指出,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下行的風險,但是只要轉變GDP崇拜、認真地進行金融改革、真正實現從投資拉動經濟向消費拉動經濟轉變,最后利用信息技術革命的機會來改造企業,推動各項改革,未來10年中國經濟依然可以保持7%到8%的中高速經濟增長。
成思危認為,中國的經濟周期大概是10年,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的平均年增長率是10.3%、10.4%左右。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經濟增速是7.3%,事實上2012年的時候已經減緩到了7.6%。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別是7.4%、7.5%以及7.3%,所以,顯然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了。“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這不值得過度擔憂,因為我們開啟了改革的進程,所有的這些改革都是為了經濟可持續在做的改革。如果認真貫徹三中全會決定,下大力量做好經濟轉型的話,我們還是有希望在這個10年里保持7%到8%這樣一個中高速的增長。”
成思危指出,在這個周期內,中國要保持7%到8%的經濟增長速度,需要處理好幾個問題。
首先要消除對GDP的崇拜,改變過去一味仰賴投資拉動GDP增長的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消除GDP當中的水分。他說:“多年以來,GDP就代表政績,GDP是官員非常關心的事情,而投資是最容易拉動GDP的,這種拉動長期下來有問題。”
他舉例說,2008年,政府推出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后,當年經濟增長達到了9%以上,同時壞債也等比的增加了,而且帶來一大堆問題,諸如過剩的生產能力、庫存的積壓、環境問題、地方政府債務等,2011年通貨膨脹達到了最高的5.4%,最后出現資產泡沫。“當年住房銷售增加,房價增長過快,這些問題都是由于過度投資帶來的。”
成思危認為,過度投資造成GDP灌水,體現在幾方面。一個是“豆腐渣工程”,項目質量差,差的項目做上去以后就把GDP給沖高了,因為做得不好你又把它拆掉再做,然后GDP又增高了。二是有一些項目,通過投資你好像把GDP給做大了,但是等到項目做完了以后,你其實沒有辦法真正用得上,因為有各式各樣的一些財務問題讓他們無法運營,有技術問題讓他們沒有辦法使用等等。當然,你項目做了你是把GDP給做大了,但是地方政府必須要對這個項目的后期運營去提供資金的補助補貼,所以這些都把它算到了GDP當中。比如有一些地方建地鐵,地鐵本來是為了方便人們生活,但是幾十個城市都建地鐵,有些城市建成以后不但不會起到便民的作用,反而會成為財政包袱。
“靠投資拉動GDP像抽鴉片一樣,為什么?因為靠投資拉動GDP,假如有10%水分,今年投了1000億,其中有100億不能再發揮作用了,明年怎么辦?要保持同樣的增速,就要投1100億,這樣投資增速逐年增加。”成思危對此做出形象描述。
所以,我認為,第一,不能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國務院發文也推出要進一步促進消費,讓人民群眾能消費。第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人民群眾敢消費。第三,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讓人民群眾愿意消費。
談到當前金融遇到的問題,成思危認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產,二是地方政府債務。“這兩部分加起來占到銀行貸款的50%-60%,如果這兩部分出問題,那么可能就影響很大。”
地方政府的債務在2010年中期的時候,根據我們的研究,已經達到了10.7萬億,但是,去年根據財政部的估算,地方政府債務的總量已經達到了20萬億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中央已經做出了決定,允許地方政府發債,通過借新債還老債辦法慢慢消除,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
對于房地產問題,成思危表示,中國的房地產不會崩盤,這點是肯定的。當期的房地產進入了調整期,這個調整期大概是兩年左右。從長遠來看,房地產價格還是上漲的。
他解釋說,中國仍然處在城鎮化過程中,需求在那里。“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52%。如果每年增長1%,每年1100萬農村人口要流向城市;每年700萬大學生畢業,他們要工作、結婚;還有相當數量的家庭要改善住房。”
由于前段時間房價上漲較快,中國房地產出現兩種不同情況,對于不同的城市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一種情況像北京、上海這類地方,需求還是存在的,一旦房價下降馬上就會釋放出來,最近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就已上漲。對于這類地區,一線的房子還要限購,抑制需求,增加適合的供應。另一類是一些二、三線城市,開發過度、供過于求,對于這類城市要采取取消限購,鼓勵周圍農民和老百姓進城買房的辦法,逐步消化存量。
成思危進一步指出,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政府不會允許房地產崩盤。“因為一旦房地產崩盤會帶來諸多問題,房地產聯系到60多個行業,鋼鐵、木材等等,現在房子需求減少,鋼鐵賣成白菜價,對國民經濟有相當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現在房地產貸款在銀行大概占銀行30%,房地產出問題銀行就要出問題。此外,房地產價格下跌的話,老百姓財富就會縮水。“買房是總資產,向銀行貸款是負債,凈資產是總資產減負債。每個月交月供以后負債逐步減少,凈資產增加,交完之后,凈資產等于房子價格。所以一旦房價下來,房價增長速度高于銀行利息,凈資產增加,如果房價增長低于銀行利息,凈資產縮水。如果真的房地產崩盤,中國80%的居民財富都會損失,政府是希望抑制房價的過快增長,但是并不希望房地產崩盤。”
從長遠來看,房地產價格總是上漲。美國近百年來盡管經歷了次貸危機,房價年增長率3%。“我計算了一下,中國從2000年到2013年,全國房價年增長率是8.6%,通過兩年調整期要達到三個目的。”
第一是供求關系比較平衡。第二是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就是比CPI可能高一點,因為勞動力價格、生產資料價格長遠來看會漲。”第三是在這個過程中將會出現一批實力差的開發商被淘汰,這樣房地產產業更健康。
成思危警告銀行要注意金融風險,他說:“我專門問過工商銀行,他們說銀行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1/3,30%左右,其中個人住房貸款25%到26%。個人貸款是優質貸款,一般情況下除非他失業了或者企業破產了才會斷供,所以一般自己住。開發商貸款占銀行貸款的1/4左右,工行的1/5。開發商資金來源中39%是自有資金,31%是預交款,客戶購房預付款,真正向銀行貸就30%。這個數對大的開發商來說即使房價下行,不會傷害,對小開發商有問題。”
“我希望兩年調整期使房地產恢復到比較正常狀態,城鎮化過程能夠不斷健康發展。”
成思危最后強調,中國經濟要想保持高速增長不能靠房地產,要靠傳統產業,要搞創新。
他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引導的機械化革命,第二次是電力引導的電氣化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是電網和互聯網引導的信息革命,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等新的東西層出不窮。“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信息技術革命跟前兩次革命一樣,最終必然要進到各行各業,要進到千家萬戶。企業要抓緊商機,抓緊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包括現在傳統的制造業。”
華通路橋短融今迎兌付大限 政府施救成最后一根稻草 2014-07-23 | |
康得新設立并購基金 擬介入新能源汽車 2014-07-22 | |
史無前例 中資企業三一重工子公司告贏奧巴馬政府 2014-07-16 | |
三一重工子公司起訴奧巴馬政府獲勝訴 2014-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