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車恩仇:海外打價格戰曾遭國務院批評

合并為避免海外惡性競爭
不過海外市場上南車北車“看上去很美”的成績單背后卻有著“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的心酸故事。
由于當年的分家,只是按照地域進行區分,導致兩家企業的業務架構和技術都是相似,甚至是重合的,由此埋下惡性競爭、打價格戰的惡果。前述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分開后的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成為獨立的企業,追求利潤是很正常的。但2000年分家時,兩家企業的海外業務都非常少。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2015年的銷售目標在1500億元左右,發展勢頭迅猛;預計到2015年,兩家企業的國際業務都有望占到集團總業務的20%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支持南北車合并,而且是早該合。”原因是“兩家公司在海外搞惡性競爭,比如一家公司已經在國外一200萬美元(每輛車)中標,另一家公司跑過去說我出140萬美元,這是虧本價,搞得人家想為什么同類產品差價如此之大,懷疑中國的技術水平,最終放棄了中國產品。所以南車、北車整合以后,有利于高鐵‘走出去’”。
據公開報道,2011年1月,土耳其機車項目招標,南北車互相壓價,中國北車以幾乎沒有利潤的價格投標,但最終訂單被一家韓國公司搶走。
2013年1月,南北車一同前往南美國家阿根廷,參加其電動車組采購招標。在中國北車已經率先中標的情況下,中國南車給出了一個每輛車127萬美元的報價——當時其他公司平均報價為每輛車200萬美元。按業內人士的說法,這個價格是沒法掙錢的。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南北車海外打價格戰的情況國內高層都很清楚,國務院領導也提出過嚴厲的批評。“南北車海外打價格戰實際上對這個行業的發展不利,高鐵作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名片受到領導人的推介,要提高中國高鐵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現階段的合并符合發展的趨勢。”該知情人士表示。
低價中標策略正逐漸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繞不過去的難題,即過于依賴價格競爭,利潤很低。以今年10月剛剛奪得美國波士頓地鐵5.67億美元合同的中國北車為例,其報價僅為競爭對手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的一半。
與此同時,國外裝備企業走向海外投資時多為一家出面競奪,比如德國多為西門子,加拿大則是龐巴迪,法國則是阿爾斯通,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南車和北車合并為一家公司,則可以增強兩家企業的事先溝通,避免競爭過程的相互壓價。
“中國很多高端裝備產品沒有多個企業來招投標,不是也發展得很好?國外同類產品也沒有兩家一起競爭的,不能丟中國人的人。”王夢恕同時透露,為搶占市場份額,當前很多南北車的技術干部都去搞招投標了,結果技術沒人、沒時間去好好鉆研,還讓別人漁翁得利。
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兩家企業不僅在國外互相壓價,沒精力搞技術,即使在國內,兩家企業也不斷地進行著攀比和競爭。比如現在國內城市的地鐵發展很快,南北車也都在搶占地鐵市場,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兩家都不甘示弱,合并后,這樣的問題將不再存在。
實現技術壟斷,而非市場壟斷
不過話又說回來,最初的南北車拆分是為了防止壟斷,如今真要重新合并,該如何看待壟斷的問題?在王夢恕看來,該壟斷時就壟斷,絕不能含糊。當然,這指的可不是市場壟斷,而是技術壟斷。
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看來,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僅是兩個管理機構,旗下眾多子公司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未來整合后,這些企業會作為獨立投標人進入國內市場招標,不會形成外界擔心的壟斷局面,此外,當前南北車產能過剩,鐵總在招標時的話語權還是很大的。
同濟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與競爭法中心研究員劉旭認為,南北車合并或許不違反《反壟斷法》。《反壟斷法》第28條規定:“經營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作出禁止經營者集中的決定,但是,經營者能夠證明該集中對競爭產生的有利影響明顯大于不利影響,或者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作出對經營者集中不予禁止的決定。”
目前看來,由于此次合并是由國資委主導,南北車的合并已經超過了兩家企業所能決定的范圍,而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截至發稿時,有報道稱,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會于11月初公布有關合并的具體事項,兩家公司的整合,極有可能通過交叉換股來實現;同時,還可能組建一個新的過渡集團來推動整合。
除了南北車:還有哪些企業或將被合并
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中電投和國家核電?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認為,南北車合并后可以成立專門的研究院,對高原、嚴寒等條件下的高鐵以及重載鐵路等方面繼續研究。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合并后的南北車作為中國高鐵的代表,一個拳頭出海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王夢恕同時提出鐵路工程建設企業——中國鐵建(601186.SH)和中國中鐵(601390.SH)同樣有在國內國外互相壓價競爭的狀況。南北車的成功合并將給這樣的公司起示范作用。
曾有業內人士舉例稱,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在國外的價格競爭一樣激烈,甚至爭執到最后連項目所在國的人都表示,“別爭了,一家給一點算了”。
王夢恕直言,因為當年的鐵道部搞了中鐵和中鐵建兩家公司投招標,所以兩家公司都怕得罪原鐵道部,如今鐵路總公司即使欠了中鐵建1000多億,中鐵建也不敢說話,怕得罪了鐵路總公司不讓你中標。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將合并的消息也屢屢見諸報端。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表示,目前國際上的核電份額,更多地被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等世界級核電列強瓜分,中國需抓住這個時機發展核電。
有報道稱,中電投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而國家核電則是中國三大核電公司之一,兩者合并,如虎添翼,可以在“價值互補”的基礎上助推它們在海外尋求核電項目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