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李嘉誠盯上飛機租賃
無獨有偶,“亞洲首富”李嘉誠也開始在飛機租賃領域頻頻出擊。今年8月4日,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00001,HK)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就可能向AWASgroup收購若干飛機提交了初步不具約束力建議。記者獲悉,此次李嘉誠有意競購的標的是一支價值50億美元的機隊,該機隊擁有100架飛機。出售方AWAS是歐洲私募股權基金泰豐資本(TerraFirma)旗下的飛機租賃公司,總部設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如果競購成功,這將是飛機租賃行業近兩年半以來最大的收購項目,也是李嘉誠自2010年以來斥資金額最大的一宗收購。
一個月后,路透社再曝出長江實業正與三菱商事旗下租賃公司MCAviationPartners洽談組建合資企業。MCAviation管理約100架飛機,多數為窄體飛機。據悉,這一合作將為長江實業帶來約20架飛機的組合。
對此,民生證券交通運輸行業分析師孫洪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長江實業涉足飛機租賃業,有兩個可能:其一,他們認為經濟將觸底回升,飛機租賃市場彈性會很大;其二,他們感覺到結構性變化,比如買得起飛機的人越來越多。以巴菲特為例,他選擇進軍私人飛機業務,面向的就是高收入人群。”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國際航運和金融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李暉從資產本身的特點分析道,巴菲特和李嘉誠看重的是這類資產的資質優良。
“首先,飛機租賃資產有長期、穩定的回報。在歐美國家飛機租賃資產發債,它的評級甚至比政府發的債券還要優良,也就說它的利率很低,但大家都會購買,資本回報雖然不高,但穩定安全。其次,流動性好,飛機資產在市場上不容易貶值,且飛機的價值昂貴,投資飛機資產可以滿足大量資金的投資需求。”李暉分析稱。
銀行及國際財團成中堅力量
事實上,飛機租賃涉及的資產標的大、單價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全球頂級富商外,租賃公司背后要么是大型金融機構,要么是國際財團。以我國飛機租賃市場為例,受益政策紅利,多家銀行系租賃公司從2007年底蹣跚起步,截至2013年底,工商銀行旗下工銀租賃的飛機租賃資產規模達到73億美元(約443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飛機租賃資產最大的公司,并順利進入全球前10名行列。一直專注于公務機租賃的民生租賃公司經過5年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務機租賃機構,飛機租賃資產規模達到200多億元人民幣。
放眼全球,以飛機總數計算,在飛機租賃企業中排在首位的GECAS,背靠的是通用電氣公司,而緊隨其后的ILFC,原母公司為美國國際集團(AIG),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國際性跨國保險及金融服務機構集團。目前ILFC已被荷蘭AerCap收購,后者為全球最大獨立飛機租賃公司。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大型租賃公司通常擁有深厚的航空或金融產業背景,母公司和公司本身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高的信用評級,使其可在資本市場上取得低成本的資金。此外,公司資產規模大,可大批量訂購飛機,從而獲得較為優惠的飛機購買價格。
在飛機租賃領域,類似Aercap的獨立飛機租賃公司也日益崛起,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比如國內的中國飛機租賃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飛租)。今年7月11日,中飛租(01848,HK)在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價為5.53港元,截至10月24日,報7.08港元,3個多月累計漲幅約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