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烏龍指周年自營解凍 中層換血重建比較優勢
7月9日晚間,光大證券(行情, 問診)(601788.SH)收到中國證監會《關于解除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自營業務限制措施、恢復受理公司新業務申請的決定》。
自2013年8月16日發生“烏龍指”事件后,光大證券自營資格曾遭到暫停,直到事件發生接近一周年后的2014年7月7日才得以“解凍”。
盡管業務資質已解凍,但由于事實上的“無限期整頓”,曾經被前總裁徐浩明視為創新發展殺手锏的策略投資業務,骨干人員已全部流失。比較優勢于何處重建,成為擺在光大面前的難題。
比較優勢亟待重建
烏龍指事件重創光大證券。
在烏龍指事件后,證監會行政處罰為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并處以5倍罰款,共計5.2328億。
根據光大證券2013年年報,由于“烏龍指事件”后受到較大沖擊,處置了部分權益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虧損7.1億元;此外,股指期貨空頭合約平倉損失約為430萬。
2013年,光大證券凈利同比大幅下滑近80%至2.06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減少80%。
但經過近半年的撥亂反正,光大證券業績已出現企穩跡象。
據光大證券7月8日盤后公布的財務數據簡報顯示,6月公司母公司凈利為7570.61萬元,同比增長93.85%;營業收入為3.704億元,同比增長140.2%。
盡管如此,比較優勢的重建仍迫在眉睫。
根據2013年年報,光大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從2012年的34%增長到2013年的42%,同比增長34%。對比2012年年報,經紀業務收入占比從2011年度的40%降至2012年度的34%,同比下降32%。
盡管公司自營業務資格近日已經得以解凍,但這一決定還很難迅速轉換為產能輸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公司最重要的自營業務部門策略投資部已解散,原領軍人楊劍波已投奔上海財經大學任金融學教授,三位業務骨干陸續于“烏龍指”事件后率領各自旗下人員,轉投安信證券、浙商證券、東興證券,并成為這幾家券商的自營業務部門負責人。
內部人士介紹,在烏龍指發生后的一個月左右時間,該部門成員還認為其交易行為有望被認定為正常的對沖行為,但在輿論急轉直下、前總裁徐浩明請辭、證監會判定“內幕交易”后,希望逐漸破滅,人心思變。
在自營業務遭到“無限期整頓”后,光大證券內部一度準備將該部門人員疏散到葛新元掌管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光大富尊投資,但最終磨合效果不佳,唯一一位留下的原策略投資部業務骨干在該部門工作不久后,便率隊投奔其他券商。
對于光大證券未來的發展方向,前總裁徐浩明在2009年光大證券成功IPO后,曾公開提出逐步提高創新業務在整個收入和利潤結構中的比重這一戰略,特別是在金融衍生品業務進行全方位拓展。
而前總裁徐浩明對策略投資部的青睞有加,同時對風控把控不足,也是這一業績引擎爆發性增長并戛然熄火的內在原因,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在光大證券內部人士看來,當前光大的發展戰略并不如徐浩明時代一樣明晰,而是轉向了“少說多做”,曾經在創新業務領域四面出擊的公司,才剛剛穩住陣腳。
根據2014年一季報,光大一季度投行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劇降90.23%,投資收益同比減少78.94%。
但同時,光大將烏龍指事件持有的6.85億元股票用于融資融券業務,5.99億元股票用于轉融通業務,一季度融資融券業務收入增長較快,整體利息凈收入超過3個億,同比增長達94.94%。
中層大換血
盡管業務資質恢復,但光大證券的人員失血或是其面對的巨大挑戰,而近一年以來光大的中層已大換血。
烏龍指事件一周后的2013年8月22日,光大集團黨委會決定免去徐浩明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委員職務。
自此開始整整4個月時間里,光大一度成為無人掌舵的“漂流船”。
直到今年1月22日,光大董事會才通過了聘任光大證券原副總裁薛峰為繼任總裁的任命。
而在2014年一季度薛氏走馬上任后,光大證券中層開始集中換血,既有“用腳投票”,亦有公司任命調整。
其中,光大證券解聘梅鍵經紀業務總部總經理一職,由市場總監陳宏兼任;免去金融市場總部董事總經理張曉華、債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姚克銘,聘任葉振宇為業務管理部總經理;聘任曾經擔任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的徐麗峰擔任投行總監;研究所所長陳剛于年初投奔東方證券任所長;運營管理總部總經理陳忠義被免職,聘任鄔衛中擔任董事總經理。
此外,高層變動同樣劇烈。
烏龍指事件后,前董秘梅鍵、前助理總裁楊赤忠主動請辭;在一季度的人員調整中,胡世明任助理總裁兼董秘、梅鍵任總裁助理、王勇任首席風險官。
其中,王勇歷任加拿大皇家銀行企業資金和交易風險部經理、高級經理,全球風險部定量分析部總監、全球風險部副總裁及風險定量分析部董事總經理。
“不惜重金從海外聘請著名金融工程專家王勇加盟,公司在業務創新和風控整頓領域的決心可見一斑。”在得知任命消息后,光大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評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