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房世聯行合作猜想:地產中介的O2O革命
7月6日晚間,世聯行(行情, 問診)董事長陳勁松發布了一條只有5個字的微博——“搜房世聯行”,隨即又刪除。這一舉動迅速引發了兩家企業合作的猜想。
隨后幾天,關于搜房入股世聯行的傳聞甚囂塵上。世聯行于7月8日發布了一則“關于網傳世聯行與搜房網合作的統一回復”稱,公司正在積極接觸多家優秀的互聯網公司,暫時尚未有成熟結果可對外公布。
接近世聯行的人士稱,搜房網與世聯行的相關合作事宜,雙方配股或有可能,但搜房收購世聯行則完全沒有可能。
從競爭走向合作
與傳統房地產代理合作的房源發布業務部分,搜房網的營收由2009年的1700萬美元升至2013年的1.6億美元。
然而,在房地產市場下行之際,搜房網通過發布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并收取端口費獲取利益的同時,卻并不能很好地為中介帶來傭金收入的增長。過去幾個月,搜房遭遇多地中介的下架抵制,搜房的盈利模式遭遇挑戰。
彼時即有業內人士預測: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搜房網完全有可能收購線下中介,出現網絡和中介一體化的現象。
作為一家傳統的以一手房代理為主要業務的房產中介公司,世聯行正在積極布局O2M(Offline To Mobile)模式,進行互聯網的轉型。2014年自公司正式更名并啟動“祥云戰略”以來,投入對O2M模式的探索。在平臺搭建好之后,其中的消費者社區交易服務將與搜房網等現有電商業務展開直接競爭。
雖然雙方存在競爭,但世聯行的優勢在線下,重點是賣房的交易環節,2013年完成房屋交易總金額達3175億元;搜房的長處則在于網站運營和移動端推廣,重點在于對客戶的初次挖掘。二者存在互補的特性。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指出,通過與搜房這樣的具有媒體屬性的平臺合作,世聯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對它而言有一定的利好。但另一方面,“搜房網被大家認知的原因是它的公眾平臺屬性,一旦這個屬性發生了變化,它的上市根基也會被撼動。短期內可能是利好,但長期來看并不一定。”張大偉分析。
張大偉對于這項合作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中立的交易平臺商業化可能給房產經紀行業帶來的弊端。獨立運營的帶有媒體屬性的交易平臺,一旦被交易環節中的一方控制,未來平臺將更加商業化。將來的房企排名、項目點評、企業負面,是不是都會明碼標價?
并且,一旦這種合作成立的話,或許會在行業引起示范效應,從房地產網站平臺的發展來看,將引起一次中立性的倒退,消費者也將存在被誤導的可能。
行業O2O之變
對于搜房網與世聯行可能的聯姻,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房地產市場的慘淡使得房產中介或選擇合并路線,房產中介或迎來大革命,O2O正式啟動。
搜房和世聯行若達成合作,意味著房產中介和房產互聯網聯手,二者共同組成了二手房市場的O2O模式,實現了線上信息查詢和線下看房體驗的融合,形成一個商業閉環。
房地產中介的O2O試驗早已開始。線上,金融巨頭平安推出平安好房網,提出“去中介化”口號,易居克而瑞官方發布平臺房價點評網也于近日正式上線;線下,多地中介公司抵制安居客、搜房,并紛紛推出自己的互聯網平臺。上月Q房網和世華地產的合作便是一例。世華地產營業總經理林家樂稱,當前正是房地產中介行業洗牌的良機。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在房地產交易過程中,購房者承擔著比較高昂的交易費用。平安好房網的去中介化探索,房價點評網提供的公開房價參考,對購房者而言均不無益處。
但張大偉認為,傳統的中介不可能被取代,相比于動輒數百萬的房價,交易費用只占了極小的比例。“房子不像快銷品,僅僅通過網站完成交易太不審慎。而一旦網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甄別,那么它其實也就變成了中介。”
21世紀不動產集團市場總監桑豫峰也表示,互聯網為商品房交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這種技術的進步,無法替代交易本身。以經紀人為媒介的情感交流和人性化服務,是商品房交易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環,房地產中介不可能被消滅,門店不可能被消滅。
花樣年主席潘軍則持完全相反的意見,他表示:“傳統的中介模式一定要變,地產交易的實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一定會有別的方式來替代二手房交易,只不過目前還沒有找到切口,一旦找到,這個行業的崩塌只需要2-3年。”
而同策房產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有了互聯網的概念,借助這個平臺去包裝,有利于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至于互聯網公司與中介的合作最后能不能實現盈利,傳統中介會否完全消失,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