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所醞釀活躍國債期貨交易方案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從相關渠道獲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目前正在醞釀包括調整國債期貨交易保證金和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降低國債期貨交割門檻等一系列方案以活躍國債期貨市場。
不過這些措施還需要監管部門認可方可實施。
此前國債期貨上市初期,市場深度還不夠,國債期貨的流動性還有待提高。今年5月份以來,國債期貨市場流動性有所改善,國債期貨持倉量先后突破6000、7000、8000手的水平,日成交量接近5000手的水平。同時,國債期貨市場流動性的改善,帶動現貨市場流動性的明顯提升。
降低交割門檻
知情人士表示,中金所近期或調整國債期貨各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當前的合約價值的“2%-3%-5%”調整為“1.5%-2%-4%”,并將梯度保證金的調整時點與持倉限額調整時點保持一致。同時,將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相應進行調整。
除了降低保證金的比例,中金所或將探索國債等有價證券充抵保證金的做法。國債充抵期貨交易保證金是國際市場的通行做法。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中金所、中債登、中證登正在研究推進國債充抵保證金制度,有關各方已經就國債充抵保證金制度達成基本共識,中金所也已經完成國債充抵保證金系統核心功能開發工作。
此外,中金所或將5年期國債期貨最小交割數量由10手調整為1手,即降低交割門檻。前述私募機構的人士表示,“最小交割數量由10手調整為1手,意味著交割的金額從1000萬降低到100萬,這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
另外,中金所目前正在醞釀的一攬子方案,還將調整國債期貨持倉限額。知情人士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一系列的方案中,還包括調整交易時間。“之前有不少投資者建議國債期貨開盤時間提前至上午9點,這樣就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和我國商品期貨的開盤時間一致,目前國債期貨的交易時間較這兩個市場晚了一刻鐘”。
現在我國僅有5年期國債期貨這一單一品種,10年期國債發行量大,且大量為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等機構持有,目前尚無相關利率風險對沖工具,市場對推出10年期國債期貨呼聲強烈。中金所也在積極爭取推出10年期國債期貨和短期國債期貨,以豐富國債期貨產品體系。
引入更多投資者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共有1.4萬名客戶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其中私募機構超過168家,交易、持倉占全市場的比重均超過1/3。
消息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與股指期貨相比,國債期貨專業性更強,個人投資者參與有限,一些高端的投資者或將通過相關私募型產品間接參與交易。”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參與國債期貨市場需求強烈。中金所方面也在積極推動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債期貨市場。
知情人士介紹,“中金所已對商業銀行等機構進行調研輔導,積極做好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入市配套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相關規定。”
2013年153家商業銀行共發行45825款理財產品,較2012年上升56.2%。銀行理財產品在資產配置上呈“三足鼎立”:“債券”類、“利率”類和“其他”類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分別為27.10%、30.75%和34.57%。從利率風險管理角度來看,近六成理財產品有國債期貨業務需求。
在銀行間市場,根據央行2014年2月13日發布《關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銀行作為理財產品管理人,需要在銀行間市場新開設若干債券乙類賬戶,實現每個理財產品對應一個債券賬戶。
相關人士表示,從交易所市場機構開戶來看,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證券公司自營及資管產品、基金專戶產品均需開設特殊法人賬戶,以期貨公司客戶方式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