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警示融資平臺風險 債權計劃首當其沖
區域性地方債務風險的逐步增加正成為保險業關注的焦點話題。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日前,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一次保險資金內部培訓會上提及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時曾提示了七大風險,其中區域性地方債務風險逐步增加、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大、金融市場“剛性兌付”逐步打破、部分金融產品信用風險增大等風險均在列。
而與風險直接相關的另類投資,尤其是債權計劃“首當其沖”。從保監會內部數據來看,今年以來,保險債權計劃規模增量雖仍處高位,增速卻出現放緩趨勢。與此同時,監管層亦強調了地方融資平臺風險。
今年以來,保險債權計劃注冊規模減速趨勢明顯。一季度7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共注冊25項債權計劃,合計注冊規模496.99億元,較年初增長8.54%。其中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13項,注冊規模304.99億元,占比61.37%;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12項,注冊規模192億元,占比38.63%。而去年的數據則顯示,2013年12家資產管理機構共注冊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90項,注冊規模2877.6億元,平均到每個季度注冊規模超過700億元。
有保險資管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險企今年對債權計劃的熱情明顯降溫,而且今年無論是信托還是債權計劃等風險都有上升趨勢,監管層對非標投資風險之前也有預警提示。”
與債權計劃緊密相連的則是日益受到關注的融資平臺風險。“當前,在保險機構已備案和注冊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中,涉及地方融資平臺的有3259.59億元,占總規模約51.61%,大部分采取了相應的擔保措施,風險應該基本可控。”陳文輝在上述講話中稱,“但是,要清醒地意識到,從局部地區和行業看,一些產業結構單一、過于集中在強周期行業(如煤炭等)的地區,一些融資能力不強、外源融資能力不足的不發達地區,一些負債率較高、債務較多、已經超過本身財政規模的地區,一些支柱產業產能過剩、環保壓力大的區域,還有一些通過多個融資平臺集中舉借巨額債務、借新還舊、平臺相互擔保等情況比較普遍的地區,這些區域,在宏觀經濟形勢或金融信貸政策出現變化的情況下,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另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注冊債權計劃中,16項投資計劃的償債主體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注冊規模354.59億元,占季度注冊規模的71.35%。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針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保監會近日還連續下發了《債權投資計劃信用增級監管口徑》和《債權投資計劃投資縣級政府融資平臺監管口徑》,對債權投資計劃投資縣級政府融資平臺制定了如下監管口徑并要求各家保險資管公司執行:平臺地處經濟較為發達、財政實力較強、信用環境良好的城市;還款納入縣級以上(含縣級)財政預算管理,并落實預算資金來源;由符合條件的銀行提供擔保,進行風險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