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互聯網保險創新應去噱頭化
從“月亮險”到“霧霾險”,再到“高溫險”,無論是保“氣溫”、保“月亮”、還是保“太陽”,這些不斷涌現的線上“碎片化”的保險產品,都體驗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活力。
眾安保險的高溫險引發關注,不僅是因為它的創新,更是因為高溫問題實在“太煩人”。
眾所周知,夏日的高溫不僅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交通、用水、用電等方方面面都可能受到波及。而無論是其中的哪一條,都牽扯到了民生。
對于高溫,長年以來都是靠下發高溫津貼來進行補償。但長期以來,高溫補貼的發放在各地卻屢屢受挫。
雖然全國各地多早有關于高溫補貼的文件下發,每年遇到高溫天氣,更是會發布緊急“通知”或“規定”,然而規定畢竟不是“法”,高溫補貼因缺乏法律約束,執行情況總是不盡如人意。企業將高溫補助轉化為綠豆湯、冷飲等實物福利,或者以效益不好等理由免發高溫津貼的情況屢禁不止。
試想下,烈日炎炎,辛勞的環衛工人和忙碌的交通警察在被炙烤的公路上工作,他們比在辦公室內工作的你和我更需要高溫險的保障。
那么,對于“惱人”的高溫津貼和火熱的高溫險,為何不能有保險公司將兩者聯合在一起,推出高溫補貼險產品?不做噱頭產品,而是實實在在的提供保證?
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大數據的支持,因為我國詳細的氣象數據是保密的,想要做高溫津貼保險,必須獲得中國氣象局的支持。
同時,高溫補貼險應該“去噱頭化”,險企設計產品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國計民生的實體上,這樣的產品,也不必擔心被監管層叫停,因為其正在傳遞正能量。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全行業攜手,吃掉這塊還未被碰觸過的大蛋糕。
標簽:互聯網|無論是|是因為
責任編輯:杜思思
分享到:
相關新聞
我來說兩句
特別說明:轉載內容(即來源未注明“晉江新聞網”或“晉江經濟報”的稿件)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即來源未注明“晉江新聞網”或“晉江經濟報”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或來函告知,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