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居民將可買香港基金 現有產品或受沖擊
內地香港基金互認進入沖刺階段內地現有基金產品或受沖擊
自今年初開始啟動的內地與香港的基金互認安排終于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證監會基金部副主任徐浩日前在香港表示,基金互認的框架已達成共識,現時兩地均已具備基金互認條件,將會考慮投資者情況去提供產品,逐步擴大兩地基金互認范圍。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將推動香港基金進入內地市場,同時將內地基金引入香港,一旦成行,業內人士預期,內地現有的基金產品尤其是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產品或受到沖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產品也難免承壓。
管理人
需持香港或內地資管牌照
據徐浩透露,兩地監管機構已就基金互認框架達成的共識包括6個要點:一是納入互認的基金范圍;二是管理人條件,例如管理人需持有香港或內地的資產管理牌照;三是基金互認審批程序需要簡化;四是管理人及托管人需遵守當地法規;五是信息披露工作需確保兩地同時進行;六是對投資者的保障。
他指出,雙方下一步工作是就技術細節再作討論,包括資產管理規模、基金成立時間、本地投資者占比及跨境資金流動等。
香港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張灼華也表示,兩地基金互認已進入最后階段,相信細節能盡快公布。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互認基金在內地市場銷售的前提是在香港注冊。徐浩稱,互認基金的投資、運作和實際管理必須在香港,并受到香港法律和SFC的監管。
此外,據消息人士透露,即將公布的細則會對互認基金的歷史業績作出一定限制,暫時只會包括境外單一市場的股票或債券,不會包含期貨和衍生品投資;指數基金、股指ETF和債券基金較有可能入圍。至于內地赴港銷售的基金類別,很有可能從A股ETF等被動型產品開始。
現狀:外資基金在港積極備戰
目前,內地投資者只能通過QDII有限地涉足海外市場。互認基金后,內地投資者將能夠直接買到香港理財產品。
“內地市場儲蓄率高,潛在客戶基礎龐大,香港基金產品的強勁吸引力將有望獲得內地投資者青睞。”香港上市基金公司惠理集團行政總裁謝偉明表示。
種種跡象顯示,多家外資機構都積極在港注冊基金。摩根香港市場中現約有1/3基金已在港注冊。貝萊德在8月初推出一系列在港注冊基金。此外,德盛安聯、富達投資、富蘭克林鄧普頓等也在積極籌備。
截至6月30日,香港證監會認可的1845只基金中,有318只在港注冊,占17.2%,高于去年同期的273只,在港注冊基金一年增加了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