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雄獨斗到團隊作戰 基金投研變革
基金業投資管理思路正在從過去的“明星基金經理制”向“團隊協同作戰”模式轉變。中歐基金在業內第一個推出“投資專家事業部制”模式,以核心人員牽頭組成小組管理產品,招商基金、海富通基金也曾進行過類似的改革。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未來公募基金投研格局變化的新趨勢。
證券時報記者從中歐基金了解到,投資專家事業部制模式其實是投研團隊實行核心人員組別制度,每個小組以優秀投資人員配以專職研究人員組成,實行高效率的投研溝通,開展“團隊作戰”。中歐基金內部人士介紹,這一投研思路的變革和產品布局有關,未來公司追求穩定的高阿爾法產品,傳統的投研結構可能不能為此提供足夠支持。
中歐基金總經理劉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就是信息的獲取與處理。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出現損耗、扭曲,處理環節越少效率越高。因此,要保持組織精簡、層級扁平來提高信息處理效率。”劉建平表示,這是中歐基金要推行事業部制投研的出發點。
事實上,為發揮投研團隊的決策能力,不少基金公司都進行了投研制度改革。招商基金目前實行的“投資小組”制和事業部制類似,由核心投研人員牽頭,選擇人員架構來組建團隊,目前這一模式已經從債券小組推廣到權益類投資類別。
海富通基金也在之前對投研部門人員進行了大幅調整,形成不同的資產小組。海富通基金總經理田仁燦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不同類別的資產小組里都有核心人物,以其更為可靠的經驗與技能作為基礎,組織團隊成員討論達成共識。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有一些特征需要調整,比如股票持倉比例要契合基金規模大小,這樣基金未來呈現的業績更為穩定。
此外,博時基金內部也設立了“價值”、“成長”等小組。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部人士透露,當前基金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圍繞投研流程進行調整。“調整的模式不同但核心都是給投研釋放激勵空間。”他透露,除了部門結構的調整,還有公司在進行薪酬制度改革,實行類專戶薪酬模式,以激發投研活力。
不過,也有人士表示擔憂,若幾個基金經理組合成一個“團隊”管理旗下所有基金,可能會導致這些基金風格趨同,業績可能同漲同跌。此外,還有人士表示,實行基金經理“小組制”也可能是為了降低運作成本,而實際效果還有待市場檢驗。
基金“88魔咒”再現 期指或陷黎明前的黑暗 2013-10-28 | |
債市嚴打債基失寵 股票型基金“逆襲”意外熱賣 2013-10-23 | |
基金公司拼爹戰升級 銀行系拼不過電商系 2013-10-23 | |
“不做保險”的保險人 專訪君龍人壽晉江營銷部總經理張鎮群 2013-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