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成全球第八大交易貨幣 與經濟地位仍存反差

人民幣在國際上有多活躍,讓統計數據來告訴你——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8日稱,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本周發布的報告,今年8月人民幣已超越瑞典克朗、韓國韓元及俄羅斯盧布,成為全球第八大交易最活躍的貨幣,市場占有率提高至1.49%。
就在9月初,國際清算銀行發布三年一次的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調查報告也顯示,在主要新興市場貨幣中,人民幣表現搶眼,首次進入全球交易最頻繁貨幣前十位,成為全球十大交易貨幣,位列全球第九。
交易量迅速飆升
根據SWIFT的數據,2012年1月,人民幣的排名僅為第11位,當時市場占有率為0.92%。在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間,人民幣的外匯交易量增加了113%。
SWIFT亞太區執行副總裁兼市場及策略部主管帕特里克·庫爾西表示,約60%的人民幣外匯交易在英國進行,顯示了倫敦作為全球外匯交易中心的強勢地位,而美國是人民幣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場,今年6月,法國超越新加坡成為人民幣第三大交易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離岸人民幣交易的增加,過去3年,人民幣日均交易額增長兩倍多,由340億美元(1美元約合6.14元人民幣)猛增至1200億美元,目前已占全球外匯交易額的2.2%。
國際清算銀行每三年一次的報告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了人民幣的活躍度變化:從1998年開始,人民幣排名位次依次是第30位、第35位、第29位、第20位,直到2010年的第17位,今年則已晉身第9位。
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飆升“符合中國貨幣國際化的努力”,國際清算銀行這樣指出。
多方捧場
人民幣的國際化地位不斷提升,離不開多方捧場。
首先,目前已有很多國家實行和推動本國貨幣與人民幣直接兌換,比如日本。還有一些國家紛紛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包括新加坡、英國、法國、盧森堡等。
據中銀國際估算,離岸人民幣存款量在中國臺灣、新加坡以及倫敦、巴黎持續增長,規模已超過3000億元。
渣打銀行研究團隊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總貿易額中,以人民幣支付的交易將會由目前14%倍增至28%。屆時,離岸人民幣債券預期上升至3萬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人民幣正從單純貿易計價功能,逐漸發展成貿易計價與金融計價的雙重功能。現已開通離岸市場的芝加哥人民幣期貨、新加坡人民幣期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人民幣交易量都日益增多。加之人民幣金融衍生品市場不斷擴大等因素,離岸人民幣交易量的增長被迅速推動。
匯豐銀行外匯電子交易負責人坦言,人民幣交易額大幅度上漲不僅來自于國際貿易結算的客戶,也包括投資者的參與。
與經濟地位存在反差
“越是熱火朝天,越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坦言,“分析具體數據后會發現,這一排名恰恰反映出人民幣國際地位與中國經濟體量之間存在的反差。”按世界銀行數據來算,中國GDP已占全球GDP總量的11.75%,僅次于美國的22.4%。美元在貨幣交易量中的占比高達43.5%,而人民幣僅占1.1%。另外,一些經濟規模小得多的經濟體,如瑞士——其GDP僅占全球的0.9%,但瑞士法郎的交易量高于人民幣的份額,占到2.6%。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發現,在排名前十的貨幣中,人民幣是唯一交易份額占比落后于經濟總量占比的貨幣。”招商銀行經濟學家劉東亮表示,“即使人民幣交易量大增,距離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邁近了一步,但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梁兆基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現階段人民幣要在許多經濟大國里普及還非常困難,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目前很難說服這些地區的客戶大范圍地使用人民幣。”專家建議,通過資本往來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使用,人民幣才能成為多元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一極。
人民幣國際化的另一個短板在于國內的金融市場尚未成熟,缺乏金融工具與金融創新,削弱了人民幣金融資產對于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市場期待,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跳板,區內各項先行先試將為全國金融改革和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積累經驗。
資本市場或將震蕩 助推人民幣再創新高 2013-10-10 | |
人民幣躋身至全球第八大交易貨幣 2013-10-10 | |
美國價值百萬美元彩票大獎無人認領 2013-10-10 | |
內蒙君正欲攜手阿里巴巴與天弘基金達成合作 2013-10-10 | |
潤地今年營收至少增六成 房企千億軍團將擴容 2013-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