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基金子公司業務被叫停 跑馬圈地太激進
常在河邊走,總是要濕鞋。由于擴張速度太快且風險控制不嚴,近期,深圳某基金子公司旗下包括票據業務在內的部分業務被監管層強制叫停,上海某小型基金子公司或遭遇同樣處理。《金證券》記者了解到,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的基因來自目前的政策“優勢”,松懈的風控給這種優勢埋下隱患。
癡迷通道壓價攬業務
“現在一些基金子公司擴張規模意愿非常強烈。雖然他們可做的業務非常廣泛,如債權、收益權、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等,但大部分還是想先通過通道業務和類信托業務把規模做起來。”一位了解情況的基金業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目前通道業務拼搶得厲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先搶占市場份額。
該人士透露,此前信托公司做一單通道業務的收益一般在5‰左右,基金公司殺進來后,收費壓得非常低,刨去人力等成本,基本上賺不到錢。
盡管如此,大部分基金子公司仍十分癡迷,到目前為止,基金子公司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規模來自通道業務。
信托人士更是感嘆,“以前信托業的競爭,大公司要防小公司壓價,現在大小公司都沒價可談了,基金子公司一下子把價格壓到低位,信托公司根本無法競爭。”
“此次深圳和上海各一家基金子公司出事,聽說問題不大,只不過票據業務出了點兒狀況。”基金業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不過他強調,“再這么玩下去,遲早要出大事。”
草臺班子搭臺便唱戲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目前80多家基金公司已有一半以上成立了基金子公司。為迅速開展業務,往往拉來草臺班子便唱起大戲。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目前來看,許多大型基金公司都實行了母公司高管或員工持有子公司股權的做法,試圖激勵人心,迅速展開業務。
“廣發、招商、華富等基金子公司都有股權激勵。”該人士表示,也有一些基金公司高管通過他人代持而間接持有子公司部分股權的,但不方便透露是哪家。
因為有股權激勵,基金子公司高管有了干勁,急切擴張規模的心情不言而喻。有的基金子公司人士甚至雄心勃勃制訂了年底利潤要達到三四千萬元的目標。
子公司風控形同虛設
盡管基金子公司在成立之初會高薪攬聘風控人員,但仍然形同虛設。
一基金公司人士向《金證券》記者透露,說白了,就是“總公司派到子公司拿著高薪打雜的崗”。
“公募基金是做資管的,而基金子公司主要業務是做投行,兩個業務,風控能一樣嗎?”該人士感嘆,現在大部分基金子公司的風控都是流于形式。
一信托公司人士向《金證券》記者透露,今年部門有好幾單業務,就是因為信托公司審核較嚴,審批流程又長,而被基金子公司翹了單。
據悉,今年年初他接觸了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產品都設計好了,但公司過審一直下不來,因為對方不符合432原則——開發商的四證、30%項目資金、二級資質。結果下半年,這家房地產商掉頭去找了基金子公司,很快順利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