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整或將繼續 9月債市配置機會大于交易
9月債市將受到來自于基本面、資金面和供需面的三重壓力,市場調整仍將繼續,配置型機會大于交易性機會。
基本面利空顯性化
8月以來,用電量、PMI等經濟數據屢屢超出預期,最新公布的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0.4%,高于市場預期0.5個百分點;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0.3%,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3.4%,高于市場預期0.2個百分點;8月我國出口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進出口貿易數據繼續反彈。國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向好,表明宏觀經濟正在企穩回升,經濟基本面對債市形成一定的壓力。
與此同時,從物價走勢來看,8月CPI同比上漲2.6%,環比增速為0.5%,未來通脹上行壓力漸顯:其二,豬周期將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其二,房價上漲或將助推租金壓力;其三,PPI跌幅收窄,上游傳遞效應逐步顯現。我們預計四季度CPI仍有上行壓力,對債市影響偏空。
資金面難言樂觀
從資金面上來看,盡管8月底開始資金利率出現一定的下行,流動性有一定改善,但我們判斷9月資金面將呈現前松后緊的態勢。
首先,從這兩周央行縮量逆回購、本周一央行續作851億元三年央票以及公開市場連續兩周凈回籠的舉措來看,央行“鎖長放短”的貨幣政策操作思路并未發生轉變,符合我們對下半年貨幣政策“以緊為綱、以松為輔”的判斷。其次,金融機構季末考核、中秋國慶兩個假期的備付等因素,或將促使下半月資金利率出現抬升。再次,從公開市場數據來看,本周及未來兩周的資金到期投放量分別為-11億、-60億和50億,預計央行將采用“逆回購”的形式為公開市場注入資金,但逆回購數量有限。此外,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退出QE的預期日益增強,對外生流動性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因此,結合多方面來看,9月中下旬的資金利率并不樂觀。
一級市場或繼續施壓
來自一級市場的壓力是本輪利率市場調整的最直接推動力。自從6月“錢荒”以來,金融機構更注重對資產負債表以及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從而影響了對債券的配置需求,而三季度是利率債的發行高峰,供需失衡導致發行利率的屢創新高。步入9月,利率債的供給壓力依然不減,近期利率債的中標利率持續走高。為了應對“錢荒”后的首次季末,銀行紛紛提高了備付金,對利率債的配置進一步壓縮,一級市場或將在9月繼續施壓債市。
綜合來看,9月債市依然有著一定的調整壓力,且難以出現明顯的交易性機會。然而,風險往往與機會并存,在經過了4個多月的調整,部分券種已跌至了較為合理的價位,配置性機會已逐步顯現。相對而言,利率債和中高評級信用債的配置價值明顯,投資者可根據市場變化適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