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多門重現:產品質量問題風波不斷

途觀加價提車的現象,似乎從2010年3月26日正式上市時就延續至今。近幾年來,國內SUV市場持續火爆。在車市大打價格戰的行情下,惟有SUV突出重圍,保持大幅增長。受到釣魚島事件的影響,日系車銷量“一落千丈”,歐系車迅速崛起,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而途觀更是憑借其德系血統,一上市便成為人們關注和購買的對象,甚至出現了加價提車的現象。
據人民網(行情, 問診)報道, “大眾途觀4S店提車至少加1萬,這里加7000元算是相當劃算了。”上海某汽車交易市場內一家二級經銷商的話一點也不假。記者打了一圈4S店電話,得到的答復均是:要提現車,加價均在一萬元以上,部分店還會強制搭上一些裝飾。
上周末,記者實地走訪了上海浦東新區某汽車4S店。在店內,記者發現了一輛2013款1.8TSI自動兩驅風尚版途觀,隨即向銷售人員詢問價格,銷售人員表示:“該款車最近賣的很好,現在正好有優惠禮包,總共22.68萬元,加裝了導航設備以及車內裝飾,可提現車。”記者詢問,官方給出的指導價為22.18萬元,能否不購買優惠禮包,只買原車。該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店內并沒有現車,如果不加導航和裝飾的話,只能預訂,預訂訂金為5000元,預計要等3個月左右可以提車。如果實在等不及的話,加價一萬元,我幫你想辦法在這2周內拿到現車。記者表示需要再考慮一下,該銷售人員態度立刻冷淡了下來,轉身去接待其他的顧客了。
對于加價售車,4S店給出的理由是供不應求。“訂單太多、產能不足、車源太少。”上海某4S店銷售人員說。
供不應求,加價銷售;供過于求,降價銷售。表面上看來,似乎就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但細想一下,卻經不起推敲:既然是市場規律,為何不明碼標價呢?
“剛上市的車型供不應求,可以理解,但有的車型已經上市數年仍在加價銷售,就不能簡單地用供求關系來解釋了。”上海市工商局公平交易處副處長鄭宏說,不排除一些汽車生產商和經銷商建立利益聯盟,故意營造緊張氣氛,人為制造供需矛盾。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發票上的價格僅為該車型的原本售價,那幾千甚至幾十萬的“加價提車費”就無需繳納任何稅款,屬于“無本萬利”。
相關專題:上汽集團多門重現:產品質量問題風波不斷上海大眾被指隱瞞銷量加價售車(2013-08-02)
本周最熱投資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