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互換規模達22062億元人民幣
經國務院批準,2013年6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英格蘭銀行簽署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00億英鎊的中英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旨在為雙邊經貿往來提供支持,并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互換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這是中國和第一個G7國家簽署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G7系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分析認為,中英貨幣互換協議的簽署將有助于倫敦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2013年3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900億元人民幣/600億巴西雷亞爾,有效期為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與金磚國家間簽署的首個貨幣互換協議。
根據央行資料和數據整理后發現,目前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地區央行及貨幣當局共有20個,貨幣互換規模達到22062億元人民幣。其中亞太地區包括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蒙古國、新加坡、新西蘭、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泰國、巴基斯坦、阿聯酋、澳大利亞;歐洲地區包括白俄羅斯、土耳其、冰島、烏克蘭、英國;美洲地區包括阿根廷和巴西。
貨幣互換協議是指互換雙方可在必要之時,在一定規模內,以本國貨幣為抵押換取等額對方貨幣,向兩地商業銀行設于另一方的分支機構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通過貨幣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于支付從對方的進口商品。這樣,在雙邊貿易中,出口企業可以收到本幣計值的貨款,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據悉,部分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在和中國人民銀行協商貨幣互換簽署事宜。
人民幣有望躋身全球10大國際支付貨幣
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系統(簡稱Swift)7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排行榜中的座次提高兩位,超過泰銖和挪威克朗,晉升至第11位。與去年相比,人民幣排名上升速度很快,Swift表示,去年1月份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排名僅為第20名。
目前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的占有率達到0.87%的歷史最高值,排在第九位和第十位的分別是新加坡元和瑞典克朗。雖然與美元和歐元(合計占有率73%)等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打入“前十”對人民幣而言仍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里程碑。
Swift表示,過去兩年來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市場的占有率增加了3倍以上,這受到英國等主要市場人民幣支付量上升的提振。
206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收付人民幣
2012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保持較快發展。全年累計辦理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達到2.94萬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貨物貿易結算金額為2.06萬億元,占同期海關貨物進出口總額的8.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截至去年年末,與境內發生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的境外企業所在國家和地區達206個。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實收1.3萬億元,實付1.57萬億元,凈流出2691.7億元,收付比由2011年的1:1.7升至1:1.2。
人民幣債券走出主權領土
匯豐銀行去年在倫敦發行20億元
央行于2012年4月18日宣布,倫敦時間4月18日,匯豐銀行在倫敦發行了第一只人民幣債券,主要針對英國及歐洲大陸國家的投資者,總規模預計為10億元人民幣。當天,倫敦金融城還舉行了倫敦人民幣業務中心建設計劃啟動儀式,并發布了題為《倫敦: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報告。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出席了儀式,并表示該計劃的啟動將進一步推動倫敦市場人民幣產品和服務的發展及人民幣的跨境使用。
報告中的一些重要發現包括:倫敦已經擁有全球人民幣外匯交易的26%;報告中顯示,截至2011年年末,倫敦的客戶存款和銀行同業人民幣存款總量超過了1090億元。客戶人民幣存款達到350億元(香港的客戶存款到2011年年末是5890億元);人民幣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業務正在呈現出實力。
匯豐銀行在債券發行完畢后稱,由于超額認購,該筆債券最終發行量為20億元人民幣,比原計劃翻了一番。這是在我國主權領土以外發行的首批國際人民幣債券,也是匯豐銀行繼2009年在中國香港發行20億元人民幣債券之后,第二次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行債券。
中國香港累計發行人民幣國債570億元
為推動中國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支持建立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從2009年開始,中國財政部連續4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累計發行規模為570億元。2012年,財政部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230億元,其中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155億元,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55億元,面向國外中央銀行發行20億元。(證券日報聞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