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并非股市下跌“元兇”
股指期貨上市三年多,運行平穩(wěn),參天大樹初長成。其作為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探路者,為未來推出國債期貨、外匯期貨等多層次的金融衍生產品體系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不過近期股指期貨“很受傷”。隨著A股市場近期出現的大幅回調,使得部分人將機構投資者在股指期貨上做空解讀為股市疲軟的主要原因,認為股指期貨及其套保制度導致了股市下跌。
究竟這種觀點是否能夠站得住腳呢?對此,多位業(yè)內專家指出,期指并非股市下跌的“幕后黑手”,而是近期國內宏觀經濟的不景氣、市場流動性減弱的預期等客觀因素的合力造成了股市的大跌。
上周,上證指數時隔半年后再次跌破2000點大關,并創(chuàng)下四年來新低。究其原因,專家指出:首先,近期的“錢荒”是股市大跌的最重要原因。而市場流動性的不足主要是三個因素導致,一是銀行業(yè)半年考核時點的到來,二是熱錢流入的減速,三是“影子銀行”的發(fā)展導致銀行發(fā)行大量理財產品,信貸資金流向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等受調控領域。并且,面對“錢荒”,央行并沒有釋放更多的流動性來“救市”,顯示目前的宏觀調控更加注重質量和結構的優(yōu)化,市場擔心金融系統(tǒng)將經歷“去杠桿化”,資金吃緊令投資者對股市、特別是銀行板塊的預期更加悲觀。
其次,資金從權重股加速出逃。市場人士分析,大盤指數難以走出疲軟態(tài)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權重股的疲軟,而近期權重股成交的增加也說明了資金正在從這些權重股上加速抽離,也只有在這些盤子大、流動性好的股票上,資金才能實現出逃。
此外,經濟結構轉型導致中小市值股票受青睞,使得大盤權重股受冷落。目前,無論是公募基金、社?;?、保險基金還是私募以及外資大多更傾向于參與小市值股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板個股。
對于認為期指造成股市下跌的另一大重要質疑在于機構可能使用股指期貨做空套保,打壓股票現貨市場。
誠然,持有大量股票現貨頭寸的券商、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天然有做空套保的需求,并且近期市場上同樣有一些客觀因素使之更傾向于做空套保。
其一是大部分時間里股指期貨都與現貨滬深300指數保持一定的正基差,相對現貨的升水吸引機構資金做空股指期貨進行套保。其二是對股市近期的下行預期驅使機構傾向做空。市場人士分析,國際方面,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態(tài)稱下半年將削減QE規(guī)模,這讓國際投資者對于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的預期愈加強烈;國內方面,宏觀流動性下降的預期不斷加深、主要經濟數據也并不樂觀。近期出現的“錢荒”更讓A股進一步承壓,面對黯淡的基本面,機構更傾向于看空后市,自然在股指期貨上做空。
值得關注的是,機構投資者做空究竟是否如部分人士津津樂道的那樣,就是為了通過期指盈利,并且賺得盤滿缽滿呢?有業(yè)內人士透露,和股票虧損相比,機構在期指上盈利十分有限。雖然機構投資者持有部分空頭倉位,但其凈頭寸依然是多頭,所以就機構投資者而言,現貨市場的暴跌,其自身亦是虧損的,其實并沒有大舉做空的動力。
市場人士指出,機構投資者的套期保值是跨期、現貨市場進行方向相反的對沖交易,是其資產保值、獲取穩(wěn)定收益的交易方法,不能將期、現貨兩個市場持有的頭寸割裂來看。雖然機構持有大量股指期貨空頭持倉,但其在股票市場上的頭寸規(guī)模更大,多數機構對沖空頭頭寸只在10%20%左右。
據了解,目前股指期貨持倉規(guī)模最大的幾家機構,期貨空頭頭寸也最多不超過其現貨市值的60%。并且,機構套保持倉僅能部分覆蓋股票現貨頭寸,因此其凈頭寸仍表現為多頭。市場下跌過程中,從一方面看,機構在股指期貨上有盈利,但另一方面是現貨的更大虧損。機構以較小的套保持倉替代了對現貨市場的拋壓和頻繁倒倉,減輕了市場下跌的壓力。而且,市場下跌影響的不僅是機構自營業(yè)務收益,經紀、投行、資產管理等業(yè)務負面影響更大。因此,有專家指出,機構沒有做空股指期貨的動力。
反而機構并非一味做空股指期貨。記者了解到,機構套保多頭持倉一直存在,近期隨著基差轉負還進一步增加。并且,目前易方達、匯添富等多家基金公司都在申請發(fā)行杠桿ETF等新產品,利用股指期貨或多或空的持倉設計產品、滿足投資者需求。這說明,基金等機構對多頭套保持倉的需求不但客觀存在,還十分強烈、迫切。
形象的來看股指期貨功能,它只是一個傳遞消息的“信使”,無力改變市場消息本身的好壞。進行股指期貨套保就像買保險,這并不會導致股市下跌,就像買了交強險不會導致交通事故增加,生產了雨傘不會導致天下雨。冷靜分析,市場下跌時有其背后的客觀原因,所以不能聽到了壞消息就責罵信使,也不能因為投資者獲得了保險理賠就將其視為風險源頭。而每當股票下跌時,就將對沖股市風險的股指期貨拎出來作為下跌的“替罪羊”未免有失偏頗,其本身并非是股市下跌的“元兇”。
股市拖累期市 多品種承壓下行 2013-04-01 | |
股市拖累期市 多品種承壓下行 2013-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