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雙向波動
近一周,國際匯市大事不斷,美聯儲會議傳遞貨幣收縮信息抬升美元,日經指數大跌導致日元反彈……都未能影響到人民幣緩慢升值的步伐。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數據,24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突破6.19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
數據顯示,5月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屢創紀錄,累計升值0.35%,較4月升值0.77%的幅度有所放緩,迄今全年累計升值幅度已達1.57%。5月2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漲126個基點,創出年內單日最大漲幅,報6.2082。5月8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突破6.20,達到6.190,隨后進行小幅震蕩。隨著美元指數漲勢放緩,5月24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再度走高,升破6.19關口。
同時,能夠貼切反映市場預期的即期匯率,5月以來也屢屢逼近漲停。5月9日曾一度出現1%的“漲停”價位,最小的單日最大波幅也為0.88%。24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上漲,突破6.13關口。
“這是比較奇怪的現象。美元對人民幣的中間價和即期匯率本應趨同,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縮小價差。盤面實際表現卻是雙雙下探,價差不斷擴大。”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分析,這不僅沒有通過中間價向盤中即期價靠攏,淡化人民幣匯率對資本流入的吸引,反而造成美元賣盤產生壓力,相應地人民幣升值壓力被放大。
伴隨近期美元持續走強,市場上對于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可持續性產生不同判斷。
丁志杰分析認為,美元近期維持強勢,尤其是22日美聯儲會議釋放出縮減QE規模的信息,引發非美貨幣波動,但并未對人民幣升值狀態“降火”,“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慣性預期導致目前持續升值,受美元波動的干擾較小。但長期來看,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國際匯市方面,人民幣匯率都缺乏上漲動力,因此這波上漲行情應該接近尾聲了。”
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外匯交易團隊主管楊彬認為,目前基本面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不變。他舉例說,即便美元量化寬松的預期減弱,對美元形成支撐,但并不足以對人民幣造成明顯的下行壓力,“美元是否能走強還受到隨后經濟數據的制約,目前市場持有美國經濟溫和復蘇的預期,但這種預期還處于積聚當中,并且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還有一個傳導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也顯示,2013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會呈現雙向波動,有漲有跌,總體趨勢向上。
對于日經指數暴跌影響,日元對美元匯率自23日以來連續兩天回調,楊彬認為,短期來看,日元匯率波動對人民幣匯率和我國國內市場影響不大。“年初以來,美元對日元的打壓勢頭一直不減,再加之日本實施量化寬松,日元對美元今年跌幅已達19%。下跌幅度較大,這幾天反彈屬于盤中正常調整。”他說。
但長期來看,日元對美元持續貶值,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意味著人民幣對日元實質上是升值的,會影響到我國對日本的出口貿易。“雖然日元貶值不可能馬上改善日本出口,但對亞洲各國出口貿易結構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亞洲各國貿易狀況受影響的程度就會顯現出來。”丁志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