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傳播在我省大學生中火了起來
在舞臺上搶答,在電影中學習,在生活里實踐……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傳播擺脫“嚴肅臉”,在我省大學生中火了起來。
賽臺上的“馬克思主義”
“恭喜這位選手答對了,加2分!”“這位選手搶答違規,扣1分!”……
1月9日,福建教育電視臺演播廳氣氛爆棚,主持人話音激昂,選手搶答熱烈,觀眾席上歡呼此起彼伏。
“誰能想到,這不是綜藝或選秀節目,而是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有關?”一位大學生觀眾感嘆道。
當天,我省舉行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知識競賽總決賽。競賽自2016年11月啟動以來,共有21所高校168名選手參加,脫穎而出的5名選手在總決賽中同臺競技。
“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用競賽的形式來呈現,這樣的方式在全國尚屬首創。”福建教育電視臺節目中心主任方杰說。比賽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馬列讀本走下課堂,走上舞臺,在省內大學生中火了起來。
“經過這次比賽,感覺原來遙遠的馬克思成了身邊的‘導師’,在思辨的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融會貫通。”摘得桂冠的福建師范大學學生林燕玲告訴我們,這次比賽讓許多大學生與偉人思想產生共振。
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教材及有關國情、省情、民情中選題,既有考驗知識儲備的必答環節,也有扣人心弦的擂主挑戰,還有思政大咖現場延展解析、點評闡釋。該競賽不僅讓臺上選手熱情參與,臺下近十萬學生,也通過收看節目受益匪淺。
“雖然沒能到比賽現場,但我們觀看視頻也和選手一樣,在心里搶答。”福建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大四學生黃潔說,以往雖有馬克思主義課程,但總覺得枯燥生硬,與自己學習生活關系不大,而這次比賽以全媒體的方式走近學生,讓大家有了“重讀思政課本”的沖動。
如何找到“破題之門”
重塑思政課,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在大學生中入腦入心,正是我省思政課的教改方向。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取得了較好成效。但思政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節,一些課堂教學內容方法比較陳舊、單一,“被動教”“被動學”的現象都不同程度存在。
如何讓嚴肅莊重的理論宣講更接地氣、生動活潑,讓“內行不覺淺,外行不覺深”,并真正和當代大學生產生共鳴?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給出了方向。會議明確提出:“實施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主學習行動計劃,更好發揮理論學習骨干的引領作用和學生理論社團的帶動作用,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
在具體實施上,我省積極尋找“破題之門”,“一馬當先”知識競賽成為新實踐和探索。
在賽前,專家組成員著力還原鮮活的馬克思。他們帶頭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回顧了馬克思從年輕時的青春飛揚、意氣風發到晚年的筆耕不輟、戰斗不止的一生,并從這些著作里提取出6000題作為題庫,在比賽和解析中,不僅講述一個思想深邃、激情澎湃的“革命者”,更向大學生們展示了一位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鮮活“導師”。
比賽火了,馬克思成了大學生們的“熟人”,學生們通過視頻、微博、微信等社交渠道熱烈參與各種主題討論。同時,為防止賽后熱度減退,出現“一陣風后各歸家”的情況,今年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指委對原有題庫進行充實完善,力爭題目數量達到2萬道以上,并將這些題目盡量轉化為可視化、可讀化,編印一批易于傳播的口袋書,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接下去,‘一馬當先’知識競賽還會繼續辦下去,努力打造成我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成為高校學生們自主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新引擎。”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建南表示。
從“一馬當先”變為“萬馬奔騰”
在比賽的帶動下,我省各大高校掀起了自主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潮,馬列經典著作讀書社、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讀書社、馬列經典著作讀書社等數十個讀書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今年是《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在9月主辦一個以此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
讀書社負責人之一陳錚告訴我們,近期,讀書社主要組織學生研讀《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和《資本論》第一卷,同時利用微信、微博,每天給學員推送馬克思主義理論文章和讀物,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互動。
學生們討論的問題充滿90后色彩:“馬克思是怎樣一位‘男神’?”“明明可以靠智商輕松掙錢,馬克思為什么堅持走一條艱苦的人生之路?”陳錚說,圖書、電影、微信里到處都有“馬克思”。比如,學員們自創“微信聽書”節目,錄制理論解讀等內容。
“我們試圖通過組織學生研讀馬列經典,著力培養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引導當代青年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艷濤教授是讀書社指導老師之一,他希望學生通過閱讀馬列經典著作,氣質上有變化,學業上有長進,理論上有提高,思想上有收獲。
福建師范大學中共黨史讀書社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嘗試。讀書社成立于2016年12月,由20余名來自不同院系的學生組成。讀書社為青年學生提供研讀黨史、碰撞思維的平臺,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和傳播熱情,他們創新方式方法,不遺余力推動馬列主義理論學習的生活化和實效化。
據讀書社指導教師金程遠介紹,讀書社編輯制作習近平《治國理政》口袋書,在校內外分發給師生;制作《古田精神是什么顏色?》《我與長征還差一段故事》系列等多個H5,在網上廣泛傳播,讓更多青年人主動了解紅色文化;他們組織舉辦“馬克思主義與紅色經典名篇誦讀會”比賽,掀起榕城高校經典閱讀之風;跟學校團委合作,組成學生理論講師團,深入本校各個院系,宣講馬列主義經典理論。未來,他們還將組織講師團進入福州市各大中小學宣講,將理論思想傳播得更廣更深入。
“‘一馬當先’不夠,還需‘萬馬奔騰’。”省教育廳思政處處長陳曉風表示,無論是思政課的創新嘗試還是學生社團的自發學習、傳播,都致力于讓我省高校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播種機,讓其在青年學子心中生根發芽。
他介紹,今年我省還將在全體思政課教師中開展以“馬克思主義能夠給予青年學生什么”為主題的“精彩一課”評選活動,在大學生中開展以“馬克思主義能夠給予我們什么”為主題的征文和微演講等多個活動,引導師生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及其立場、觀點、方法、理論光輝和實踐魅力,不斷激發大學生學馬列學理論的濃厚興趣和內生動力。
- 校園貸進入監管密集期 大學生亟待擺脫變味校園貸
- 全國研究生考試12月舉行
- 泉州高校基本恢復正常教學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開題會在成功中心小學舉行
- 東石鎮人大領導到東石中學關心臺風受災情況
- 陳埭鎮莊垂生鎮長到紫峰中學現場辦公
- 靈源教育辦:街道領導蒞校指導災后重建及視察在建工程進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