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里嗎?|農民、木工、繡娘、廚師…角色扮演其樂無窮
面對愈演愈烈的幼兒園生存競爭,辦“特色”幼兒園,是不少幼兒園的競爭策略。晉江市第三實驗幼兒園進行特色辦學時,秉持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和啟蒙幼兒智力的前提下開展,涵蓋跨班界分區活動、美術教學、閩南文化三方面,在保證特色教學質量的同時助力打造幼兒園特色教學。
一、大膽嘗試打破班界區域游戲
第三實驗幼兒園充分尊重兒童的天性,把學習活動發展自主權交給了兒童,全面拓寬兒童學習的空間。每周進行一次分區活動,打破了以班級為主的區域活動,充分運用生活中的材料,結合幼兒發展的需要,創設了“小小廚房”、“開心農場”、“創意室”、“小木工”“沙區”“錦繡莊”等13個公共區域。小中大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玩伴、自主選擇活動內容、選擇活動材料進行相關的游戲活動,在自主游戲中與學習進行融合,在游戲中自主探索,從而促進活動的有效開展。



△在“手工女紅”區,女孩子在學習刺繡


△在“小小廚房”,孩子們認真地學習制作湯圓

△在“建構區”,孩子們一起搭建房子


△在“表演區”,孩子們扮演閩南地方戲角色

△瞧,他畫得多認真!
二、拓展途徑開展美術教學
第三實驗幼兒園以美術教育作為特色課程,將近年來獲得的美術環境創設、美術內容選用、多元美術表現途徑以及指導策略等美術教育的研究經驗納入課程安排之中,進行運用和拓展。充分挖掘閩南建筑、戲劇、民俗、小吃等美術教育資源,如古厝、潘仔樓、窗欞、童謠、戲服、媒婆丑、拍胸舞、木偶、索啰蓮、閩南小吃等,通過反復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閩南民間特色美術教育案例,豐富美術教育內容。
同時,將幼兒這些美術作品,展示在廊道、樓梯、班級環境中,從一踏進幼兒園就感受到藝術的氛圍,讓幼兒在入園離園散步等間段時刻感受到藝術美。
?樓梯道展示的媒婆丑作品


?造型逼真的閩南特色小吃



?孩子們制作的一對火鼎公婆



△孩子們跟著演員一起學手勢

△掌中木偶劇進校園

△孩子們拿著木偶有板有眼地學起來

此外,第三實驗幼兒園繼續把活動向前推進,以“愛”為主線,構建特色主題教育活動,如《我愛我家》、《變廢為寶》、《閩南風味小吃》、《我愛高甲戲》等,編排了“肥的肥溜溜、一只鳥仔、博餅樂”等童瑤吟誦節目,在晉江童謠比賽中獲二等獎;收集開發繪制了《天烏烏》、《鵲橋會》等二十幾冊閩南民間故事讀本,編排了“閩風閩俗”的主題操等一系列富有閩南特色的活動,激發孩子們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同時又能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 校園貸進入監管密集期 大學生亟待擺脫變味校園貸
- 全國研究生考試12月舉行
- 泉州高校基本恢復正常教學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開題會在成功中心小學舉行
- 東石鎮人大領導到東石中學關心臺風受災情況
- 陳埭鎮莊垂生鎮長到紫峰中學現場辦公
- 靈源教育辦:街道領導蒞校指導災后重建及視察在建工程進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