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廳口小學小記者拜師民間藝人 學習變廢為寶

晉江新聞網訊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近日,陳埭花廳口小學邀請本村民間藝人丁增輝先生走進校園,手把手教小記者們“學藝”,學習利用身邊廢品制作簡單的工藝品。
走進美術室,各式各樣的民間工藝品映入眼簾,木制品類的坦克、飛機、大洋樓;鋁材工藝類的各類畫作……這些精美的工藝品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在眾多展品中,最受大家喜歡的莫過于“微型雙層別墅”,這座別墅用349根筷子做成。別墅做工甚是精湛,于房子的細微處,你會發現窗戶、門可以來回擺動,而房內的家具盡收眼底。這么浩大的工程,丁師傅足足用了3個月的功夫由一根根筷子拼接而成。
精益求精是丁師傅對工藝品質的不懈追求,我能感受到他嚴謹規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藝,小到一道紋路,大到一座埃菲爾鐵塔。也正是這份工匠精神,讓他“化腐朽為神奇”,在常人眼里平淡無奇的筷子,他能變成神形兼備的藝術品。
在驚嘆丁師傅的高超手藝后,我們開始拜師學藝,做起自己的小板凳來。在制作的過程中,我們分工合作。過了一節課后, “大作”便一一呈現出來,有的做得方方正正,有的做得歪歪扭扭,不禁讓人想起了愛迪生的“三個小板凳”。畢竟是初學者,難免會失敗,但只要繼續努力,相信會越做越好。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如果我們把這些垃圾回收起來,制作成精美的小玩意,既美化了環境,又少了垃圾,何樂而不為呢?
小記者感言
人類生活有了機器的鼎力相助,變得更加便捷,但我們不能過度地依賴機器,而將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遺忘。我們要傳承這份寶貴的財富,珍視它,不要讓它們在歷史的舞臺消失!(小記者_聶婷婷)
看似精美的工藝品,背后是民間藝人的智慧和汗水。所以,我們要好好傳承這份“責任”——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記者_劉佳慧)
(指導記者_陳海勇 指導老師_蘇蓉蓉)
(小記者_鄧海芬 劉微 文圖)
- 校園貸進入監管密集期 大學生亟待擺脫變味校園貸
- 全國研究生考試12月舉行
- 泉州高校基本恢復正常教學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開題會在成功中心小學舉行
- 東石鎮人大領導到東石中學關心臺風受災情況
- 陳埭鎮莊垂生鎮長到紫峰中學現場辦公
- 靈源教育辦:街道領導蒞校指導災后重建及視察在建工程進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