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看似誘人 其實滿滿的套路
“大學生免費申請,快速到賬,36期免息……”,一些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產品打出如此誘人的宣傳語,然而,隨著校園貸負面新聞頻出,一些不法網貸平臺的套路也被扒出。
未及時還錢大學生被網貸平臺拘禁
今年9月中旬,南京江寧警方接到一位大學生的求救電話,對方稱被人非法拘禁,原來,該學生在9月初從網上貸款1萬元,因未及時還錢,被貸款方扣押拘禁。而同樣被拘禁的還有兩名大學生,其中一人剛寫了一張6萬元的借條,還未拿到錢就被對方以還錢理由扣押了下來;而另外一人則因為同學擔保,向該非法借貸方借了3700元,可沒想到的是,這筆錢因利滾利最終變成了2萬元,因找不到當時借錢的那位同學,這筆費用則由擔保方來歸還。據了解,這三名大學生都是通過網絡上的廣告找到這家貸款公司,結果被貸款公司派人拘禁,用手銬限制自由,同時使用辣椒水、電棍等器具逼著還錢。
記者從南京市某高校大二學生尹同學處了解到,去年她確實在校園內看到不少校園貸廣告海報,“0首付、輕松貸、低息分期付款、3分鐘到賬”等字眼是這類校園貸產品的主打宣傳,而這樣的宣傳也確實打動了不少大學生。
但隨著校園貸負面消息的不斷爆出,各大高校也對校園貸增加關注。尹同學告訴記者,今年開學以來,校園內相關的校園貸海報也少了很多,對于貸款產品,學生們也更警惕了。
不法校園貸都是套路
為了維護校園金融安全,金融主管部門也開始了行動,近日,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管部來到南京審計大學,舉辦了“2016年南京地區金融知識普及月”暨“金融知識進高校”宣講,為學生們帶來一堂特殊的金融“公開課”。
據現場銀行工作人員介紹,一些不法借貸平臺向學生介紹貸款時,強調每月償還數額不多,學生感覺劃算,卻不知都是套路。
該工作人員介紹了幾種種常見的詐騙套路。一些所謂借貸平臺,打著保險的幌子,要求到自己旗下平臺借款小額保險金,在用戶轉賬之后繼續花言巧語要求學生支付各種費用。當學生轉完款卻借不到想要借的錢之后,才發現公司為冒牌貸款公司,借錢不成反被騙。
而另外一種則是幫助同學擔保借錢,在校大學生通過借用同學的身份信息,請求同學借款之后自己使用,當成功借款后,當初借錢那位學生不知去向,而當初出于好心為其借錢的學生,卻成了貸款平臺催收的對象。
還有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侵犯學生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
網貸平臺應規范審批
人行工作人員表示,面對校園貸,學生們應該衡量借貸必要性,評估借貸風險,貸款之后是否有償還能力,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
而對于目前野蠻生長的網貸平臺,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指出,網貸平臺應該規范審批流程,對大學生貸款資質進行細致的審核,對使用虛假信息申請的,平臺要向監管部門及時反映;同時,借貸平臺必須清楚地知道每筆款項的真實用途,可以通過款項追蹤的方式查詢錢款去向。
記者 高潔 通訊員 謝紹榮 馬芳
- 校園貸進入監管密集期 大學生亟待擺脫變味校園貸
- 全國研究生考試12月舉行
- 泉州高校基本恢復正常教學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開題會在成功中心小學舉行
- 東石鎮人大領導到東石中學關心臺風受災情況
- 陳埭鎮莊垂生鎮長到紫峰中學現場辦公
- 靈源教育辦:街道領導蒞校指導災后重建及視察在建工程進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