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讀本科不易:3%錄取率低于美國常春藤
香港高校近年來在內地呼聲很高。因其較近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生活和文化,以及先進的國際化教學方式,在內地學生尤其是尖子生、狀元生中頗受歡迎。然而,新快報記者近日了解到,在不斷增長的港校申請人數背后,真正的錄取率卻很低,尤其是香港名校的本科。去年7月香港大學[微博]本科錄取的307名內地尖子生中,16人為省市或單科的狀元。而在這背后,是超過1萬份來自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的入學申請。這意味著香港大學對內地學生的錄取率僅為3%,甚至遠低于以難申請著稱的美國“常春藤”。
案例
成績波動大自主招生很可能輪不上
去年年初,廣州某重點高中的文科生黃同學一直在發愁,因為自己平時成績不太穩定,第一學期期末考得不好,名次滑到年級第60名,而開學后的月考又考到了年級第一。“我很喜歡港校,今后想從事傳媒行業,但是往年校薦的名額有限,我這種成績波動比較大的很可能輪不上。我們年級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參加了自主招生的培訓會呢。”黃同學很擔憂。
他到留學[微博]中介進行一番了解后發現,自己的情況想要申請香港“八大”,難度很高,“高考[微博]成績高過一本線60-80分才能保證面試,英語單科要120分以上,填報的第一專業必須符合自主招生高校的學科要求,獲得兩所或兩所以上自主選拔資格的,只能享受其中一所高校的降分優惠錄取機會。”
去年7月,高考成績出來后,黃同學的成績只上了二本線,申請港校本科基本無望了。后來在留學中介的建議下,他轉為申請了香港浸會大學[微博]的新聞副學士,今后銜接香港名校或海外大學繼續學習。
何楚剛認為,成績好、能力強還是硬道理。今年各港校自主招生的政策是以學校為單位考試,各校考試比較集中,“撞車”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這反而能讓考生選擇更有針對性。“但這需要對自己的實力有理性清晰的判斷。”
申請
內地學生報讀港校本科,要么提前錄取要么自主招生
何楚剛介紹,如今內地的應屆高中生想入讀香港本科,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考生參加高考,在提前批錄取;二是參加港校的自主招生,由學生獨立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
在面向內地招生的17所港校中,目前只有香港中文大學[微博]和香港城市大學兩所高校納入內地高考統招,考生在提前批次填報志愿即可,但只能二選一;其余的香港高校屬于獨立自主招生,考生需要單獨報考,可同時申請多所學校,根據學校要求提供書面材料,參加筆試或面試,待高考成績出來后再決定是否錄取。“高考成績是最重要的決定錄取因素,約占60%-70%,面試表現會占30%以上。”
什么樣的內地學生會特別熱衷于申請港校本科呢?何楚剛認為主要有這么幾類:
第一類是學術能力非常強,成績很好,語言也過關,并提前做好充分準備的優秀學生。這類學生通常在學校出類拔萃,目標性很強,對香港名校志在必得。
第二類學生成績也不錯,主要考慮香港地區比起歐美國家更有地域優勢,尤其是廣東的學生,覺得在香港求學方便回家探親,粵語文化也感覺親近。
還有少量學生是沖著香港畢業后有半年留港找工作的時間,以及7年后可獲得香港身份的優勢去的。但這類學生往往成績不突出,不容易達到港校嚴格的要求,成功率不高。
在何楚剛看來,近些年不少內地尖子生棄清華[微博]、北大而選擇港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港校在國際上的整體排名、研究實力、學習質量都很高,而且在內地的招生力度也相當大。“如香港浸會大學等港校會提前到內地各重點高中宣講,擴大知名度。”此外,提前批錄取和內地高考系統無縫接軌,自主招生方式也很開放,更讓學生覺得好接近。
趨勢
理性思考、經濟壓力,“港校熱”漸“退燒”
港校錄取門檻提高,競爭激烈,錄取難度增加,再加上內地生尤其是北方學生對香港語言、文化上的不熟悉,“港校熱”也有逐漸“退燒”的趨勢。
“在向我咨詢的學生中,越來越多學生有獨立的想法,并不把赴香港讀書看作唯一的升學途徑了,有的即使拿到了港校的錄取通知書,最后權衡之下也會選擇放棄。”何楚剛表示,如今的留學生正日漸趨于理性。
此外,經濟壓力也是導致很多內地學生理性赴港的原因。新快報記者得知,有些內地“狀元郎”即便拿到了港校的高額獎學金,也會放棄錄取。這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被錄取的狀元一年通常能獲得20萬港元的獎學金,3-4學年總共約能獲得72萬港元的資金支持,然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讀一個本科,實際花費需要90萬-100萬港元,當中20多萬元的差額,很多家庭仍覺得是個負擔。而就讀內地名校,學費明顯便宜很多。
“學生不必盲目擇校,還是要更多地考慮家庭實際支出的能力,以及是否適合自己的具體情況。”何楚剛表示。
探因
申請極難,上得了清華北大,未必上得了港校本科
可是,報名者雖多,錄取率卻不高,尤其是本科申請。
何楚剛分析稱,內地考生申請香港本科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除了需盡早遞交入學申請,嚴格按照大學的招生要求提交申請材料外,還需要相當優秀的高考成績。“高考總成績一般要求超過內地‘一本’分數線40-60分以上,而且英語成績良好,必須不低于120分,不少獎學金獲得者的分數甚至超過清華、北大的分數線。”在各項硬性指數達標后,學校會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和綜合背景進行第一批篩選,部分比較優秀的學生將被通知參加面試或者筆試考核。考核一律用英語,表現優異的學生最終可以入讀香港高校。
由于內地學生申請香港公立名校本科難度太大,分流了一部分學生去私立學校,導致像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專業進修學院等私立學校的本科申請競爭比往年更激烈,最終的成功率也只在30%-40%之間。
離內地這么近的港校,錄取門檻卻如此之高,為什么會這樣?“港校的規模及其招生計劃都不需要太多的內地學生,招生人數和資源有限,報考人數多,只能擇優錄取,水漲船高。”何楚剛表示,留學生家庭不應把港校看作是內地讀名校無門后再選擇的一條后備路,“盡管港校宣傳露面的機會也許比清華北大高,并不意味著就比進清華北大容易。不要因為離得近就輕視它們的錄取難度。”
此外,比起香港研究生申請,本科的難度也更大。這是因為港校的研究生階段與內地本科培養的延續性和大方向是基本一致的,接軌比較順暢;但由于內地高中的教育制度、學生習慣了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與港校本科差異比較大,申請時總感覺磕磕絆絆,需要學生用更多時間準備。(記者:李楊)
- 校園貸進入監管密集期 大學生亟待擺脫變味校園貸
- 全國研究生考試12月舉行
- 泉州高校基本恢復正常教學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開題會在成功中心小學舉行
- 東石鎮人大領導到東石中學關心臺風受災情況
- 陳埭鎮莊垂生鎮長到紫峰中學現場辦公
- 靈源教育辦:街道領導蒞校指導災后重建及視察在建工程進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