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90后”女大學生整體花銷超過男生
與傳統男生開銷大過女生的觀念不同,上海交通大學18日公布的一份專業調查顯示,雖然在日常生活花銷方面男、女生存在差異,但女生的花銷整體上高于男生。
該份《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社會調查中心共同完成。2014年5月至6月間,調查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獲得中國33個城市(涉及21個省、4個直轄市、4個自治區和香港)的123所高校的12000多份有效樣本。
調查表明,每月花銷在500元及以下和501至1000元之間的男大學生占比均高于女大學生,有4.1%的男大學生每月消費在500元及以下,42.6%的男大學生每月消費在501至1000元之間,而這兩個比例在女大學生群體中分別為3.8%和38.8%。與此同時,女生每月消費在1001至2500元之間的數量占比(54.5%)高于男生(49.2%)。
值得注意的是,4.1%的男生每月消費金額在2500元以上,屬于大學生高消費群體中,而這一群體在女生中所占的比例為3.7%。
在各項消費支出占日常消費總額的比重方面,男生在飲食和數碼電子產品上的支出占比(分別為56.2%和2.2%)明顯高于女生(分別為49.8%和1.3%);而在購買日用品和衣物的費用占日常消費總額的比重上,女生明顯高于男生,其中女生每月分別有11.4%和12.3%的消費花在購買日用品和衣物上,男性在這兩類消費支出上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5%和6.2%。
有意思的是,調查稱,文科生每月用于購買衣物和社交娛樂的支出分別占每月總消費支出的10.8%、和9.2%,明顯高于其他學科的學生。
調查顯示,飲食占據大學生每月消費支出的一半以上,大學生每月用于飲食的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52.7%,其次為日用品、衣物和社交娛樂支出,分別占比10.5%、9.6%和8.7%,用于通訊交通費用和學習培訓費用的支出分別占比6.4%和5.7%,2.3%的支出用于旅游,1.7%的支出用于購買數碼電子產品,0.7%的支出用于租房,還有1.7%的支出用于其他。
此外,在經濟來源方面,調查表明,父母親友的資助是大學生群體的主要經濟來源,86.3%的受訪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來自于父母親友。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教授介紹說,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數目不斷擴張,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接近3000萬,居全球第一。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不僅是中國最活躍的消費群體,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成為中國最具消費潛能的核心消費群體。因此,此次針對中國在校大學生而進行的“消費傾向與品牌認知”調查意義重大。(記者許婧)
- 校園貸進入監管密集期 大學生亟待擺脫變味校園貸
- 全國研究生考試12月舉行
- 泉州高校基本恢復正常教學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開題會在成功中心小學舉行
- 東石鎮人大領導到東石中學關心臺風受災情況
- 陳埭鎮莊垂生鎮長到紫峰中學現場辦公
- 靈源教育辦:街道領導蒞校指導災后重建及視察在建工程進度項目